首先上场的是我们的二号亚洲,而对方也是二号出场,双方应该是势均力敌了。“月亮疤”的推挡和抽球都很历害,特别是他的“滑板”抽球(看上去他把球抽向你的右角,但球却落在你的左角上),让你防不胜防。他敢打敢拼,不畏强手,有“小庄则栋”之称。亚洲的发球古怪刁钻,变化多端,特别是他的下蹲式发球和高抛式发球(这两种发球后来被国际乒联禁止了),令对手不寒而栗。他打赢过不少其它班里的高手,靠的就是发球得分。
他的高抛发球实在是利害,我吃过他不少苦头。他先把球高高地抛起,球板藏在台面下,当球落在球拍那一瞬间,他轻轻一抖球板,球就过来了。你吃不准球往那个方向转,很容易吃球。他有个臭毛病,就是他在抖球板的同时,还要蹬一下脚,好像脚不蹬,这个球就发不过来。他脚一蹬,我心里就要格登一下,吃球的机会就大多了。
他的下蹲式发球同样让人头痛。发球时,他直拍横握,人蹲下去,只露出半个脑袋瓜,把球紧靠球拍,你还没看清楚,球就转着过来了。他还有一个坏习惯,发下蹲式球时还要吼一下。他一吼,我的板就要抖一抖,球不是出界就是落网,要么就是高了,给他一板抽死。
比赛一开始,双方咬得很紧。接着亚洲就发起怪球来,五个球发下来,得了四分。“月亮疤”虽然手不软,照抽不误,但命中率大大地降低,结果可想而知。
我出场了。振宇打法好生得了,我们一交手,便见了分晓。他是直板横打,削球多,我抽不死他。而他一有机会就抽一下,弄得我措手不及。特别是他反手削球,一般人都不适应。也不知道他是哪里学来的,加上我水平差,头就大了。
开赛没多少时间,我就大比分落后,方寸开始大乱。只一年的功夫,振宇的球技大长,我竟不知如何来应付他了。一开始,晓萍她们还煞有介事地为我叫上几声,给我帮帮腔,打打气,长长我威风。后来看看我实在不行了,觉得这样做很可笑,干脆喝起我的倒彩来。我每丢一球,她们就欧一声。虽然我作了输的准备,但不能输得太惨啊,不能在她们面前太丢面子。
知道我不是他的对手,振宇开始卖弄起他的球技来,把我当他的陪练,帮他拾球。他一会儿正手削球,一会儿反手削,又是正拉弧圈,又是反拉,还玩起了海底捞月。他不停地吊我左右角。害得我像小丑一样,窜东窜西,忙于招架,根本找不到反击的机会。有时他反手一抽(用板的反面),我连球从什么地方来都看不清。天还没热,可我头上有擦不完的急汗。两盘打下来,比分是惨不忍睹,丢脸啊 !
接着李明上场,他出色的球艺同样让对方尴尬。小阿三此时最大的愿望,就是李明来一、两个失误,这样他面子就好看些。他像一只“投刹鬼” (做事体时投七投八,忙于应付的鬼) 在台子前跳东跳西,按乒乓球的术语,这应该是步法灵活了。但在李明面前,这小技倆就根本起不了作用。他可不顾小阿三的面子,你跳东,我抽西,看你还往哪里跳。接下来的,我就没有必要再噜嗉了。李明发起威来,三下五除二,为我出了口恶气。
最后小黄挥拍上阵,他的对手是“斜白眼”。顾名思义,就是他眼睛稍稍有点斜视,但这个绰号用在他身上很贴切。这只能怪他爸妈给他起的名字不好,他姓谢名白杨。而晓萍却说这名字起很“浪漫”,你想,白杨是树啊。同学们把树省了,都叫他斜白(上海话)。白杨本来不斜视,五、六岁那年他发高烧,病好后就落下了稍微有点斜视的后遗症,而且眨起眼睛来就像照相机的快门,一秒钟能眨好几下。
在乒乓台上,他要嬴我就像三个指头捏田螺,十拿九稳,也可以说是手到擒来。按理说,他斜视偏右,所以只要我把球的线路设想偏左一点即可,只要摸准了他的眼光,就不碍大事。可是他偏偏打球时就不斜白了,目光很集中,视线很准确,眼皮丝文不动,而且睁得特别大,不跟你玩真的。碰到这真真假假,虚虚实实,麻烦就大了,我吃不透他球到底要往哪儿打。一分神,我自己倒眼睛斜视,眨起来,他趁机猛的一板,我一分就没了。
平心而论,“斜白”的水平也不在小黄之下。但三比一,我们已经获胜了。按规则,这一局可有可无。要比,也是练练手,打打玩的。但我们气盛,气势上胜他们一大节。小黄乘胜追击,水平超常发挥。而“斜白”则缩手缩脚,无心恋战,旧病复发,眼光不准,水准大跌。小黄趁势一鼓作气,拿下了第五局。
比赛完毕,大家便坐下来相互切磋球艺和聊天。乒乓台就让女生们过过瘾,晓萍她们吵吵嚷嚷,玩得好不开心。不过她们是在玩,而不是在打乒乓,怪不得我校没有女子乒乓球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