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国奇当时已提升为陕西总兵官,却因此事被免去新职,而郑崇俭也因之被贬官一级。
这个事情,说到底是明朝廷不对,皇帝怎么能不发工资就差遣饿兵?
这个时候,左良玉正好在房山县让张献忠打的是哭爹喊娘,张献忠扩大战果,率军预备攻击陕西。
郑崇俭于是率领贺人龙、李国奇的部队把他遏制在兴安,三战三捷,于是起义军回奔到位于湖广、四川交界地带的兴山、太平。
这时,杨嗣昌已经以督师辅臣的名义领兵南下,到熊文灿的军中取代了他的位置。
在此之前,兵部尚书傅宗龙建议让郑崇俭兼管四川的军队,而杨嗣昌已经发布檄文要求陕西的军队进入四川。
郑崇俭于是在崇祯十三年(1640年)二月率领贺人龙、李国奇入蜀,会同左良玉在玛瑙山(今四川万源境内)大败起义军,斩获首级一千三百三十三个,收降起义军领袖二十五人,得到不计其数的兵器和马骡。
明朝记录功劳,靠的是首级,但是战场凶险,打起来哪有功夫割人头?况且如果这个人头被砍掉了一半,找不到了那也不算是什么首级了。斩首一千三百,其实真正的战果,可能是上万的。
而且,此时张献忠刚刚反叛,损失的全都是累年攒下的精锐。
虽然郑崇俭亲自指挥作战而杨嗣昌远在襄阳,但等到评定功绩时,封赏的一半却归了杨嗣昌,郑崇俭只升官一级,不过是恢复以前所降的那一级罢了。
贺人龙就更惨了,本来说好了给他封一个平贼将军;结果这个什么平贼将军却落入了败军之将左良玉的手里。
有情绪是一定的,但是仗还要继续打。
张献忠失败后逃窜到柯家坪,四川将领张令本来想捡个便宜,但没想到在追击他时被包围。
张献忠的部队毕竟是百战老兵,败了也不是张令这种人能对付的。
郑崇俭于是继续派兵,趁着张献忠部队疲敝,打跑起义军。
贺人龙、李国奇等又一路追击,在寒溪寺、盐井击败起义军,先后斩获一千五百首级。
张献忠的同伙“顺天王”、“一条龙”、“一双龙”全部投降。
郑崇俭的军队五天内打了三次胜仗,威名大震。
不过遗憾的是,崇祯皇帝,还是不给郑崇俭和他手下的贺人龙、李国奇封赏。
“奶奶的,太欺负人了!”
在整个战局当中,杨嗣昌和左良玉就是稳坐钓鱼台,打仗全是郑崇俭和贺人龙、李国奇的。
结果功劳却给了人家。
“咱们不当这个碎催了!”
五十岁高龄、身体倍棒的郑崇俭带头要请病假。
贺人龙和李国奇也开始阳奉阴违。
此时,张献忠逃到兴山、归州一带,在山中潜伏下来,陕西、湖广的军队都聚集在夔州,只要将领们齐心协力在深山老林中搜捕,这一千多起义军残部就可以被全部歼灭。
可是,郑崇俭离开后不久,贺人龙的队伍也从开县哗变西归,湖广的部队在土地岭战败,四川从此大乱起来。
杨嗣昌于是说郑崇俭撤兵太早,导致贼兵猖獗。崇祯帝起初因为郑崇俭没有管好自己部下的军队就已经不高兴,这时就下令罢了他的官,让丁启睿去接替他;同时,又怀疑他是借病推托,派巡按去核实情况。
第二年春天,张献忠打下襄阳,杨嗣昌死了,失去重臣的崇祯帝更加痛恨郑崇俭没有给杨嗣昌充当犄角,助兵平寇,就把他逮捕入狱,责备他“唆使士兵擅自返回”,“无视军规”,不等到秋后,在五月就把郑崇俭斩首示众。
这么一个人,对自己产生了恶劣的感官,怎么想,都是要出大事。
有手腕,有脾气,会带兵。这可不完了!
回家之后,柳保泰面见了自己当千户的爹,想要一个办法。
柳庆当千户已经小二十年了,如果有柳保泰爷爷柳含一半的本事也不会原地踏步。
听说了新任的按察副使要收拾柳保泰,冷笑一声道“你这不是活该么!”
照理说,柳保泰在春香楼的事情已经花钱平了,但是按察使的大人非要继续追究,似乎也没有什么不可以。
往常,济南卫犯了错误的卫所军官,是统一送到辽阳的定辽左右卫吃苦受罪,但是如今辽阳已经是人家满洲的老窝了。
所以倒了霉的,都是往威海卫送。
不过,既然是副使大人想收拾你,那么直接送到关宁锦防线和真满洲大兵交流感情,顺便进修一下军事技术。
似乎也不是不怎么合理的。
柳庆对柳保泰唯一的帮助,就是把家里面最好的铠甲、刀枪、弓箭扔给自己的倒霉儿子。
然后带着柳保泰的茶叶,去郭百户家里,感谢人家用非常微妙的办法透风报信了。
好在,舞了几轮刀枪,柳保泰发现自己武艺,其实还是很好的。
心下略微有些放心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