没什么事大家就散了各自去忙碌,沈闻和沈辰兄弟俩去前院,路上沈闻说:“二弟回头多培养一些,到时大伯家看情况也可以送去几人,听说这次外出还是宁侯出人帮着保护,如今你的功夫也算拿得出手培养写暗卫应该可以,但是记住除去家里的人千万别漏出去。”
沈辰点点头也赞同大哥的想法,自从阿耶和阿娘去世后主家大伯没少照顾他们,不管出于什么目的至少不像外家从始至终没露面,也没有像有些宗族那样只想过来侵占财产,如果不是当时大哥硬气扛到主家大伯出面,他们兄妹三人早就被屯的骨头都不剩了。
这样些年一步步走过来,心怀歹意的人早已不敢露面,不想露面的亲人也不知所踪,沈闻这么多年只记得当初外家的几个舅舅当初都在燕州当差,再后来就一点消息都没有不知所踪。
兄弟俩在书房商定培养安慰的具体细节,打算把人手都放在原来他们住的庄园里,那个园子如今划在妹妹名下,主要是那边有暗道和暗室,培养人手的时候也方便,并且沈辰的秘籍也是在那边发现的,只能说兄弟俩莫名的有些迷信缘份。
沈卿离开回到自己的院子,这会天还有些微光直接去起居室,净手开始练琴。
每天学习和练习的过程都很枯燥,好在还有十几天就要出行,希望这次的旅途能有不一样的收获。
终于在离开的前两天沈卿把鞋子做好,白天主家那边堂祖母拍静娘过来看行李,这边有邢娘陪着一起检验东西是否有遗漏,确定了带的东西和出行的马车,长距离出行一般都是坐马车,速度比牛车快上很多。
东西检验完静娘过来跟沈卿请安,她让锦红和邢娘一起送静娘离开,人刚离开前院的小丫头来传话,两个哥哥下衙门回来了,沈卿让燕来拿着她做好的鞋袜往前院去,每个哥哥准备一双靴子两双布袜。
做鞋之前早就让丫鬟去前院找他们分别穿过的旧鞋,按照他们走路的习惯确定鞋底的走向,后来沈闻和沈辰及爱穿妹妹做出来的鞋子。
沈卿在出发的前一天吃过早饭,带着行李和仆人去堂祖母家,出门用的马车都是主家那边,族徽也是沈卿假有所不同的,这些细微的差别代表着不同的身份,沈闻亲自送妹妹过去,带了日常用的琴棋书画等用品,还有下年的衣物、首饰、用惯的被褥沙帐等物品,还有厨房灶上婆子带了个学徒的小丫头做副手,另外粗使婆子四人、三等丫鬟四人、二等丫鬟三人、大丫头锦红,从家里总共出发四两牛车,沈闻带着随身的小厮仆人等在第一辆车,沈卿带着四个丫鬟坐在第二辆,沈卿的用品都装在第三辆,剩下八个仆人坐在最后一辆车里。
一行人浩浩荡荡的到侯府(沈家的主家,也就是族长家),沈闻带着妹妹直接去后面的福寿堂,拜见过老夫人说了一圈的场面话,各种拜托辛苦后起身告辞去前院见侯爷(堂伯父)。
老夫人安排静娘去给沈卿规制行李,晚上派粗使婆子轮班值夜看东西,毕竟是闺阁女孩的东西虽然没拆开可万一丢了也是麻烦。
沈卿带着仆人继续入住到福寿堂的西跨院,吃过午饭宁老夫人要看沈卿的出门清单,看着上面的衣服首饰对巧娘说:“你去后面库房把那个雕花红木箱子拿来。”巧娘和静娘都是从小跟着她的,不用说清楚也知道拿的是老夫人年轻时用过的首饰,赶紧拿着钥匙往后走。
宁老夫人觉得她带的饰品都不错,只是缺一套出席重要场合的大妆饰品,巧娘把东西拿过来打开小锁头,老夫人把第一层打开从里面拿出一个雕着喜上眉梢木匣,打开里面放着一整套的头面,一套迎春花造型的金镶绿宝,非常适合没及笄的小姑娘使用。
宁老夫人把沈卿叫到身边说:“这套饰品我母亲给准备第一次出门赴宴的首饰,咱们出门在外万一有重要的宴会出席,现买的东西肯定不会让人满意,这套送给你留着备用。”沈卿本来想拒绝听老夫人这样说,只好收下表示感谢,毕竟跟着两位老夫人出门那就不只是一个人,代表着沈家和宁家的面子。
收下饰品沈卿的脑袋里就想着带的衣服,那一件能配上这套首饰,就听老夫人说:“配套的衣服前些日子已经让家里的针线上给做了。”说着把箱子的第二层打开里面是全套的衣服鞋袜,让白玉拿出来给沈卿试穿一下,万一有哪里不合适今天连夜改下。
衣服尺寸都是上次过来白玉找锦红拿的,肯定没有不合适的地方毕竟这才半个月,这个时代的衣服都是以宽松飘逸为主,稍微胖些或者高些都不会出现衣服不合身的情况。
沈卿换好衣服出来给老夫人看,宁老夫笑着说:“巧娘你看还是小姑娘穿着多漂亮。”巧娘接着话茬说:“卿小娘穿着真合适,跟老夫人年轻的时候特别像,尤其看着派头真是感觉跟家里的蓉大娘一样像亲孙女。”
她这个时候只能在旁边装鹌鹑,不说话笑着听老夫人和身边的嬷嬷们闲聊,看她们说的差不多就说一声去后面把衣服换下来。
白玉跟燕来帮着她把衣服换下来,都叠好放回箱子里,宁老夫人说:“行了回去休息今天不用过来陪我吃饭,明天还要早起出发白玉送卿娘过去。”意思让白玉帮着把箱子抱过去。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