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多万,这还是综合比选后,性价比非常高的一套。”茜茜说。“我俩就是太穷了,虽然看起来都挺好,我在央企他读博士,但想留在北京,根本就不够。”
“真的,你俩这绝对也是人尖儿中的人尖儿了,就这样在北京都这么难生存啊。”我感慨道。
“我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感觉,我是深刻地有这种感觉,就是读书多不如毕业早。”小贺说。
“嗯嗯嗯嗯嗯。”我连续点头。“我15年毕业的时候,正好是互联网的风口,当时互联网的门槛也很低,我很多同学进去之后,现在早都年入百万了,就我读完研这还在底层晃荡。”时代变化太快了,以前我们认为的,进一个好大学、找一个好工作就可以了。现在看来,上什么样的大学,学历如何,其实根本无法改变一个人,改变命运的是思维、是洞察。如果说好大学、高学历能带来什么好处的话,我认为,好大学本质上是能带来更多改变思维和洞察的机会,但这并不意味着,好大学一定让你走上改变命运之路。就像现在这个网红遍地的年代里,很多人并没有那么耀眼的学霸光环,却也靠个人IP开创了一片天地。早点毕业混社会,才知道钱来之不易,也才知道如何赚钱。在象牙塔里,我们对社会的认知还是太形而上。
“我不这么认为,我觉得要看情况,很多国企、央企和事业单位的招聘都特别看重学历。”欧洋说。
“是啊。”茜茜也表示同意,并转过去和小贺说:“而且以后学历贬值肯定越来越严重。”
“对啊,你看去年考研人数都破200万了,大学毕业生将近800万嘛,就是说四分之一都去考研了,还有大学毕业生也在逐渐增加,这样考研的人还会增加,以后本科学历会越来越普遍,硕士生也没之前那么值钱了。”欧洋接着茜茜的理由说了下去。欧洋和茜茜都在国企央企工作,他们的立场肯定更偏向于支持多读书。
“你们不能这么看。”小贺一边笑一边解释:“学历贬值这个是必然发生的,这个和大学扩招有很大的关系,宏观上来讲这也没什么不好,国民素质和学历提高,一代更比一代高嘛。但是从微观角度说,以前的这些好大学高学历比较吃亏,就像我父母那个年代,能考上个本科得人数,那全学校都能掰着指头数出来的,现在本科的录取率都拉到40%了。这就像你先赌了一个点,你赢了并且赚很多,结果后来赌这个点的人越来越多,你赚的越来越少,这样相比较起来其实就稀释了你的先发优势。”
“所以要想保持先发优势,就得把优势赶紧兑换掉,比如找个需要累积经验的工作,这样学历就可以转化为资历,保值甚至继续增值。”我接下去把欧洋和茜茜的立场理了出来。
“你说这个是。”茜茜思考了一会儿,同意了我的说法。
“哎呀,说一千道一万,我就是觉得我读博读亏了!”小贺又把话题拉回来了。“想当初我还是个意气风发的少年,现在快变成了一个为了论文而活的秃子。”小贺摸了摸自己的头顶。“选择真的很重要,我就感觉每天看网上那些发家致富的年轻人,还有咱们当年本科同学买车买房的,很焦虑,真实的同辈压力。”
“你有没有想过去大学教书?”欧洋问。
“哎呀,你是不知道,现在博士也越来越多。北京这边儿一个普通本科院校,老师都得是国内top级大学或研究院博士毕业,且,已经出站,且,有海外交换经验,且,35岁以下。”小贺用了很多停顿来强调标准的严苛。
博士后出站是指,在获得博士学位后,博士研究生需要在高等院校或研究机构的博士后流动站从事一段时间的研究工作,符合一定标准才能出站。一般出站的成果就是论文或者书籍,当然出站的标准也是很高的。
“那你想去大学或者科研机构吗?”我问。
“我觉得读博真的太痛苦了,我也不太适合做纯学术,做一些应用研究可能会更好。所以我想去企业里面做科研。”小贺喝了口茶。“目前打算是这样的,具体的还没定,还要看导师和师兄师姐的资源人脉。”
“其实我俩最大的生存压力就是房子,但这个你也急不得。”茜茜说。
小贺沉默了。
(欢迎阅读《权力的魔法》,小说根据身在互联网的运营小妹真实经历改编而成,如有雷同纯属巧合,欢迎讨论,欢迎提出意见和建议~喜欢的话请收藏哟~)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