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日三更过后,周维咏穿上夜行服,粗略化了一下妆。戴上斗笠去了厅堂,飞速往终间洞方向而去。穿过几排矮房,踏过几行石阶,就到终间洞。临近之际,周维永站在石阶之上,隔几栋房子望了又望,听了又听。细细打探一下,唐世勇听力非常厉害,不得上了他的当。这时寒呼啸而来,吹打着树枝吱吱作响。周维咏静静的站在风中,突然听得声音传来,唐士勇起床了。周维永大喜,这晚来个偷袭,一击必中,以血洗上几次被袭之苦。周维永守在厕所后背,专等唐士勇到来。果真被周维咏料到,正要出来,周维咏一招冷不防的扑了过去,唐世勇经过大世面,上过战场,刚才正听得柴后有异声,正自奇怪,不想果真有人。唐世勇向后翻了个空筋斗,站了起来。周维咏容不得唐士勇有半点喘气的机会,一招不行,一招又上,唐世勇从容应敌,手脚不乱。起先周维咏占了先机,唐世勇处于被动状态,十几招过后,唐世勇转守为攻。一招横扫千军向周维咏荡击而去,这招气势过于强大,周维咏不敢硬接,知道是唐世勇的成名绝技。周维咏一招混元金斗而来,看来周维咏也拿去了看家本事。二人相互对招一百来招仍不分胜负,唐世勇见仍难分出高低,终于拿出致命招数,平时根本不用,只在战时使用的惯用技量。一招落叶归根向周维咏扑去。周维咏见招数来得突然,知道唐世勇必藏绝技于其中,不必轻易就范,几个空心筋斗向后翻去。周维咏见得唐世勇这等招式都拿了出来。知道今日是来见个高低,周维咏也不示弱,一招排山倒海向唐世勇袭击而去。唐世勇见得周维咏一招未尽,一招又来,而且威势越来越强。唐世勇一招推波助浪与之相对,这次定要见个高低。四掌相对,二人各拿出了毕生功力,也未必胜对方半步。二人停了下来,各自调息,周维咏起先说:“今日未见半分输赢,待来日再战如何?”唐士勇接着说:“今日之战,平分秋色,来日再战也是这样的结果,不如我们下一场来斗智,你看如何?”周维咏接下来说:“正如老兄所言,只是不知如何比法,先定个胜败如何,再来比试也不迟。”唐世勇想了一想说:“定计谋,谁的谋略高,让对方心服为止,就算谁赢。”周维咏思虑一下说:“谁中计,谁心服,谁就输。”二人暗自约定比试,人不知,鬼不觉。
十几日内两人闭不出户,小心翼翼,就算外出做事也与人轻言细语,从不招惹是非。二人似比定力,谁也不愿先出招,此时此刻也确实没有什么好的计谋可定夺。一时二人陷入僵局。
唐世勇乃鬼谷派撑门人,深知谋略诡计运用,纵横合谋之道。真可谓老谋深算之辈,纵横江湖几十年来未逢敌手。要算运用谋略,敌方一听,闻风丧胆,夹尾缩头而走,必不胆敢回转侥幸来战。唐世勇祖籍小南山唐家岭人氏,少时好斗,远近未逢敌手。常与黄牯犄角而扳力,没有不胜的。人也长得牛高马大,宽额长腮,鹰眼高鼻,虎臂猿腰,常有英雄之志。外人眼里是一个实实在在的桩稼汉,而在内行人眼中,当真是一名响誉四方的英雄人物。常与古时英雄相提并论,而自以为当贤不让。少时知书达理,常对老人礼貌有加,对小孩礼让三分,决非狂妄不羁之人。学习古典之籍,常常读致三更半夜而不倦。操练武功,研习招式,创立套路,常常三更起,五更眠。孜孜以求。
再说湾门前周维咏,周公派嫡系传人,苗清根红。从小习武,练就一身好本事,学得十八般武艺样样精通。后来由于生活所逼,在叔辈的介绍下,拜在士元老木匠师傅的门下,学习木匠技术。当时正值青春年少,精力充沛。在士元师傅手下,勤勤垦垦,任劳任怨的做事。深得士元师傅的器重。又因维咏脑筋灵活,有时虽有点挑皮捣蛋。士元师傅不但不怪罪,反而更加喜爱。维咏对士元师傅恭恭敬敬,礼貌有三。士元师傅老来收得爱徒,心里非常高兴,技艺倾囊相授。
到了十八岁那年,小南山内开始征兵工作。周维咏正在跟随士元师傅学做木匠。这时家里人听到消息,看到维咏年纪还小,为了图个出身,叫周维咏去部队锻炼一番。这时周维永听到这个消息,告别了跟随多年的师傅,毅然参军。在周维咏的心里,早就想离开小南山这个狭小的地方。想去大城市见识一下,开阔眼界。
一到部队,周维咏表现出了异样的热情,如鱼得水。每天的军训课程,周维咏小时就已经领受过了,并不在意,每天更有精力去做其他事情。三年义务兵一恍而过,由于周维咏的出色表现,领导决定留在部队继续当兵。这时周维咏有机会到参谋部当兵,有机会学习更多的理论知识,譬如行军打仗,兵法韬略。这时的周维咏如饥似渴在兵法的海洋里纵横驰骋。刚到二年间,维咏只顾学习,根本没机会与人在沙场上实战,一个个对手实在是太厉害了。可是没到三年时间,周维咏突飞猛进。在沙场实战中,一战而进入前三强。让多年从事兵法演习的老将军都另眼相看。就凭着这股干劲,周维咏在部队一呆就是八年。就在连做梦都没想到回家乡的时候,部队领导决定周维永原籍调回,另有重任,几个字。这几个字,在当时周维咏心里几乎是当头一棒啊。周维咏当时实是不甘心啊!但是不得不回家重操旧业。
回来几年,周维咏终于想明白了一件。当兵几年,虽然没立什么大功,但是回到农村,就深深懂得回到农村的重要性了。长期来,农村没有忠心可靠、有能力的人把守,致使当年鬼子路过,一把火烧个底朝天。周维咏心想,想当年,谭万克孤身前往鬼子大营,把鬼子打得诚惶诚恐,胆颤心惊。如若当初象谭万克这等英雄多几个,有这些本事的人再多一些,定教鬼子过不了老茶亭。周维咏心中牢牢想起当年之辱,决定深深的扎根农村,真正做到自已的誓言全民皆兵。为了使后辈子孙不忘当年之耻,周维永经得大家一致同意,在湾门前树起一块碑来,上面记载着当年日军的罪行,使得后代子孙奋发图强,团结一心,再次凝聚起忠诚团结之心。再也不受当年鬼子重捣昔时罪行,为了实现自已心中的理想,周维咏日夜兼行,不息努力,到处寻找着忠心同道之人,教导他们一些防身本事,增强民族身强体壮的力量,随时准备着为人民的安全与民族的强盛而贡献自已的毕生力量。周维咏信心满满的等待着一切的风吹草动,必在一时之内解决敌人于无形之中。
当天唐世勇见得周维咏的功夫,甚是了得,却一时不知在哪见过,似曾相识,心中甚是疑虑重重。突然一天,唐世勇想到了白保机的一招一式来,与周维永所使的一招一模一样。想当这里,心中突然一惊,此时不知如何下手查探,想不到周维咏有眼无珠,教出一个如此之徒,将来如若有事,该当如何了结,还大言不惭的在梦中说胡话,真是不知高低。办事却如草率,真让人难以信服。
周维咏正当放下手中的活,休息一会,却听得耳旁来得消息,说是如此之事,周维永心下当真一惊不小,热汗直流。真是一时之误,导致终身之患。白保机因一面之缘而误交之人,亲手教他功夫,传授他一身本事,没想到他竟是这样心狠手毒之人。幸亏得到可靠消息,不然因一人之患而误了终身大事。心下甚急,虽然早已知之其事,但眼下正是用人之际,不益无故生得事端,如今世道还不安宁,白保机难得传授一身功夫,如若一时心急而除之,但若他日有事,也能用之一时,只是心中留一个记印,从此不再信任,日后做事,心中有底。心内如此一想,心情顿时舒畅多了,也庆幸消息来得及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不竟为自已捏了一把汗,心中不禁暗自怪责自已不已。
井泉传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