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李中山却知道大石桥村无法复制白庙村的成功,主要原因有两个。
第一个就是白庙村的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它不但有繁忙又穿境而过的省道,还有紧邻省道两侧将近八百亩的旱地,这自然条件在周围百十里路的范围都是独一无二的。因为若沿省道往其他方向走去,路两侧不是街道就是城区,不是河流就是丘陵,很少有合适的旱田;所以,即使沿途有其他村庄想模仿发展草莓产业,自然条件也不允许。这就使白庙村的草莓在本地既没有竞争对手,又避免了盲目扩张。
而有省道过境,不但方便草莓的运输,甚至还让一半以上的草莓得以在路边就直接零售出去。因为每到春节前后,草莓种植户们就会在省道两侧的空地上摆出零售摊,来卖刚刚采摘出的草莓。春节的客流又比平时明显增多,每天过往的车辆成千上万,很多路人只要是时间不急,都会停车下去买上几斤。特别是在大年初几的时候,提上一篮草莓去亲戚家拜年,是一个相当不错的选择。
第二个原因就还是成本问题了。要说大棚草莓的价格之所以居高不下,与种植它所需要的高投入不无关系。李中山也了解到,在不考虑地租和人工成本的情况下,种植草莓的主要成本包括大棚,草莓苗,化肥,农药,还有地膜等等一系列的投入,算下来平均每亩的成本差不多要一万元,但这却是大石桥村村民特别是贫困户们无论如何也负担不起的投资。
不过李中山也明白王乡长安排他到白庙村考察的意图并不是让他模仿种植草莓,而是想让他借鉴白庙村的成功发展经验和模式。
但是与其他村子比起来,大石桥村的地理条件实在算不上好,基本上没有什么独一无二的资源,有路路不宽,有山山不高,有水水不深,有田田不多,若非要说有其他村没有的条件,也只有河边上那一片片光秃秃的河滩了,但河滩上都是沙石,又无法去种植什么东西,即使能种下一些作物,每年七八月份的雨季都会准时报到,到时洪水一肆虐,无论种下的是什么,最后基本上都会颗粒无收。
所以除非李中山也能找到一种只适合大石桥村的经济作物,否则基本上无法复制白庙村的成功模式。
李中山一边考察一边在脑海中反复地思考着他平生所吃的一切瓜果蔬菜,油盐饭茶,试图找到那种能让大石桥村脱贫致富的救命种子,但最后却都一一否决。
不过李中山并没有气馁,他了解到白庙村在发展大棚草莓的过程中,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一个单位的帮助,而那个单位就是乡农业技术服务站。
“也许应该请教一下农业服务站,毕竟他们才对本地的种植和养殖项目有着丰富的经验。”李中山暗暗地做好打算。
在看完草莓项目后,李中山又去看当地的其他果树项目,如樱桃树和桃树之类的,这些项目虽然不大,却是当地村民收入的有力补充。
也是因为白庙村有交通上的优势,许多村民靠着零卖草莓渐渐与城中的一些上班族或者老板熟识,村民们便在远离路边的田地里种一些当地的果树,每年一到果实成熟之时,村民们就会邀请他们在城中的客户朋友们前来游玩和品尝。时间一长,很多村民都积累了不少固定的城里客户,这些回头客们在平时会将白庙村作为一个经常性的休闲放松之地,而当地村民们也会趁机卖出一些土特产,如水果,时令蔬菜,土鸡蛋等,虽然数量不多,但多少也是一份收入。
所以白庙村的发展已经从纯粹的农业渐渐向服务业扩展,迈出的步伐也远远超过其他村。李中山考察完之后觉得脑海中开始有一些思路,他感觉自己似乎渐渐摸到了大方向。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