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王曙官至仆射,在位久近,于国有功当拜太尉。”张士逊声音平缓的说道。

“那就这样吧。”王曾挥退要来扶自己的吕夷简,站起身来:“人亡政息不过如此。”

“拨乱反正罢了,还希望王相依旧守文持正。”张士逊任然不带感情的说道。

事情说完,三人就赶往垂拱殿面圣。

到垂拱殿的时候,皇帝赵祯还有御史中丞李迪已经在殿中等候。王曾见二人面色不虞,便知李迪又和官家起了冲突。

将先前准备的夏竦一事放了放,王曾了一下拱手说道:“官家,尚书左仆射、昭文馆大学士、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王曙上表请辞。”

“此事朕已知悉,王相三次上表,朕虽然心中不舍,但也不忍心晦叔终老任上,已经同意了。”

王曾继续说道:“但那份敕书上并无封赏,国朝旧事,凡宰相辞官于任上...”

赵祯止住王曾的话,有些恼怒,拿下巴点点立在旁边的李迪。

“陛下想要拜王曙为太师。臣以为万万不可。”

王曾一下也犯难了,不知如何劝解皇帝。一旁的吕夷简上前问道:“陛下还记得寇相吗?”

“当然。”

“寇相北退蛮夷,内除佞臣,猝于任上,只拜太尉。现在拜晦叔为太师,其百年之后该怎么办呢?”

赵祯想了想也是。

昔日寇准因丁谓弄权被贬出京,流落雷州,算是忍辱负重。回京之后与王曾、王曙一起将刘太后请出皇城,又夜入禁军驻地安稳军心,贬斥丁谓。先前更是有澶渊之盟的功劳。

一桩桩一件件,加起来贡献确实大于自己的老师。

赵祯点点头,吕夷简便继续说道:“可先拜太傅。”

太傅么,赵祯虽然想最少拜为太尉,但三位宰执在面前,只好先按下不表。

向王曾问起昨天敕书被封驳一事,赵祯道:“昨天,朕下了一封迁晏殊为枢密副使的文书。”

“同叔任期还有半年,此时升迁不太妥当。况且同叔在应天创办府学,半年后应该也差不多完成,那时回京更好。”

听完王曾的说法,赵祯心知是张士逊从中作梗。但也无可奈何,张士逊虽然在天圣年间反对太后过分干政,但也是秉公办事。

将太后请出宫去之后,张士逊又以孝道斥责赵祯,又在道明年间因反对新法而与王曙、寇准两人结怨,就这样就站在了太后一派。

赵祯对此人也是颇为头痛:“可枢密副使夏竦前去赈灾,王晦叔又乞骸骨,枢密院无人理事。可如何是好?”

张士逊迎着赵祯的目光,上前说道:“可让御史中丞知枢密院事。”

“不可!”吕夷简厉色道:“编练新军乃寇相公遗志,不可轻动。况且新军编练初见成效,李中丞不知兵事,何以知枢密院?”

“国朝知兵的文臣才有几个,你难道最后让武将来领枢密院吗?”

李迪见二人快打起来了,出言呵斥道:“圣驾在前,成何体统。”赵祯也气的不轻,往王曾那边看去。

“陛下,新兵乃国朝新法初探,不可轻动,然兵者国之大事,枢密院不可无人。李中丞为人方正,虽不知兵亦可同知枢密院事。”

赵祯见他这样说,气的不行,原本赵祯想提拔一些新的官员,最少也要是支持新法的人。王曾这样一说算是把基调定下来了。

“录旨!”

赵祯把茶碗往桌上一顿,提高声音说道:“除王曾监修国史!除张士逊集贤殿大学士!除吕夷简参知政事!除李迪御史中丞。”

说一个人的名字,赵祯就拿指头点一下正在录旨的翰林学士。

说完,赵祯又把那茶碗往桌上一放,起身就要离开。

录旨的翰林急了,这是要罢了所有宰执啊,这可了得。刚要出声劝诫,扭头看见屋里被点名的四人都束手而立,一点也不激动。

赵祯抬起左腿,看着门槛,迈也不是不迈也不是,倒是来个人劝一下啊...

赵祯最后还是没迈出去。

“除王曙昭文馆大学士、枢密使。加王曾昭文馆大学士,张士逊监修国史,吕夷简集贤殿大学士,夏竦知枢密院事,李迪同知枢密院事。李迪即刻赶往博州接替夏竦主理河工。”.

长长句子的一口气说完,赵祯好像失去了几分气力,一脚踏出门外,懒得听里面那些人假惺惺的道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