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和尚自然不是带刘仲谋去寺里剃度出家的,只是知他近日经事颇多,心中郁闷难排解,便带他出府来散散心。
刘仲谋径直来到昨日张贴“征婚启事”的粉墙前,抬眼望去,光溜溜一片,哪里还有自己的大作。不由得满心愤怒。
他奶奶的,老子昨天用了一大包浆糊,肯定不会被风给吹下来。这肯定是被哪个狗日的给撕了。
老和尚看他一大早径直来此最繁华的地段,就这么对着一堵白墙上自己的影子满面狰狞,不由有些担心他的状态。
“刘公子你这临清城的烟火繁华处昨日已经看过了,今日老衲带你去看看那清幽文静处如何?”老和尚笑呵呵说道。
“也好。”刘仲谋看街上人来人往,就算真能知道是谁撕榜又能如何,也是无事于补,便懒得再去计较。只能另想他法了。
离繁华地,去幽静处。老和尚口中的幽静之处,自然是城东大明湖畔的诗屏亭了。
----
#大运河沿岸熙熙攘攘繁华喧嚣,虽酒食茶妓俱全,
繁华似锦不分昼夜,却在真正的文人雅士眼中,终究是艳俗生意烟火气息太重而失了神韵,是粗鄙不堪的凡夫俗子地主土豪们的销金窟而已。城东的大明湖,自然变成了真正风骨清流的高雅之士,投壶煮茶听琴对弈吟诗作画拜师会友泡马子的高雅之地了。
诗屏亭在湖的中心,因为有天然白玉石屏厚三尺三分,高与宽俱是一丈三分,存在于湖心小岛之上,整齐四方,洁润光滑,鬼斧神工,每当天清月白之时,石屏映月,光洁璀璨。被视为临清八景之首,后来历经几朝风雨洗礼冲刷,石屏风化雨蚀的越发厉害,前人便以廊桥相连,修得湖心亭台一座,以护佑石屏。
历朝历代文人骚客又多喜好题诗于石屏之下,石屏便又被称为诗屏,便是这诗屏亭了。
刘仲谋哪知道一个亭子这么大来头,慢悠悠溜达出得东城门,远远便看见那杨柳依依的湖岸,岸边两座高高的酒楼对峙,莲舟相错,歌曲相和,春风温柔,春波荡漾,春心酥痒,确实是个好去处。
楼前便是那廊桥通向湖心的诗屏亭。
亭子极大,满打满算怕是能够容下百十人了。亭子有八角八面,用十六根柱子撑着,占住了整个湖心小岛,远远望去如孤悬水中,水波浮动,莲叶荡漾,如出世的仙人乘舟远望人间。诗屏亭重檐攒尖,虽然稳重却不失舒展,古拙却饱含灵秀。
不过此刻宽阔的亭子里却满是人头,满满当当都是人,刘仲谋满是纳闷,望向老和尚,疑惑地问道:“今儿是啥日子啊?这‘清幽之地’是每天这么多游人还是只有今天这么火爆?”
老和尚呵呵一笑,道:“阿弥陀佛,是老衲糊涂了,还想今日来这诗屏亭一坐。如今是清明佳节到来,是又要在此做临清诗会了。”
------
“诗会?”刘仲谋不由来了兴致。
如果说这个世界,抛开对人们的日常用度习俗和器物技艺比较在乎外,刘仲谋除了武林和神功,最想要了解的怕只有这个世界的诗词书籍了。
“大汉国民除了做买卖,最喜欢的就是吟诗作对,办诗会自然是最隆重的事情了。”
老和尚早已知晓刘仲谋的知与不知,自然说的详细。
“大汉国民重诗书礼义,诗在最前,所以大汉上下爱吟诗作诗的风气便也可想而知。”
“好诗习俗由来已久,连城中青楼妓馆都要取名诗月楼,诗心楼,便也可见一斑。达官贵人们升迁寿辰,结婚生子,满月周岁,都会在宴会中邀人作诗,做诗的人越多,名气越大,举办宴会的主家便会越有面子。”
“奥,原来如此。”刘仲谋点点头,不错嘛,挺好的风俗习惯。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