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刮了一下他的小鼻梁说:“转成公办就是国家正式承认的老师了,拿国家规定的工资,老了还有退休金,不用发愁吃饭问题了“。
秋实似懂非懂地点点头,“欧,我爸是公办老师了噢,………….”。
两个小孩雀跃了起来,用筷子敲打着碗边表示庆贺。
小婶忽然哇的一声哭出来,转而掩面抽泣起来,小叔越劝越止不住。
母亲说,你看你看,这么高兴的事,你倒又哭起来了。
小叔说让她哭会儿吧,这么多年我教书,家里的大小事让她受累了,她有太多委屈,今天让她哭出来,心里平衡些。
奶奶也激动得说不出话来,用衣襟擦了擦眼角的泪花,“兴国你从十六岁就开始到学校教书上,这一晃都二十年了,总算是熬出来了,真是不容易“。
“不容易不容易“,大家都应和着说。
你这脸上的伤呢,怎么来的?”父亲问。
小叔说:“哦,脸上啊,中午开会后一帮老师们都兴奋激动啊,心里头高兴,相约喝了一点酒,我没酒量,头有些晕,步子发飘,走路不小心摔了一下”。
我又想起来那回小叔跟小婶打架,脸被抓花的事来。
觉得小叔这事弄不好又要被别人误会。
小婶进屋去拿来一瓶膏药,说是祛疤痕的,让小叔擦上点。
小叔指了指那一大摞资料,说是从老校和家带过来的。
“你去过老校长家了?”父亲问道。
“去了”,小叔说。
对于这个好消息,小叔想到第一个要告诉的人就是老校长,所以他带了一瓶水果罐头和一包糖,先去了老校长家。
老校长腿脚不是很利索,身体还是很虚,正在家里整理着学校教师学生的资料。
小叔把会议精神跟老校长传达了以后,老校长激动得热泪盈眶。
他用颤抖的手拿出教书几十年的笔记和资料,一届届毕业生的黑白毕业照,一段一段地回忆起那些可爱的学生。
“没想到国家还照顾到我们这些民办教师啊,从来没有奢望还能有转正的一天啊,我这老了老了,还有退休金拿,赶上国家的好政策了啊!这么多年的苦也值了!”
“是啊,是啊,国家政策好啊,没忘了我们这些默默耕耘的人啊“,小叔也是万分的激动。
他觉得这个消息对于老校长来说具有非凡的意义,不光是工资和钱的问题,还有对辛勤了一辈子的教育工作者价值的肯定。
小叔从校长家告辞出来时,老校长激动地紧紧地握住小叔的手不放,眼里又泛起了泪光。
小叔说今天好想再喝点酒,痛痛快快地畅饮一番,奶奶说喝茶吧,明天还要上学呢,哪能饮酒?
于是父亲砌来一壶毛尖茶,几个大人围一桌,从小叔高中毕业第一年教书开始说起,到现在二十年教年当中的各种趣事,细细道来,直到月上中天。
我在旁边听着父亲说起爷爷去世得早,家里供不起读书的钱,于是才上了二年学的父亲辍学在家放牛了,父亲说:“如果不是没钱,兴许我也是个有文化的人呢,你们没见青松雪松这俩个伢子们读书一个赛一个的聪明,那都是随了我的脑袋瓜“。
父亲的话引起一阵大笑来。
母亲说:“为啥他们就不是随了我呢,兴许是我的脑袋瓜好,人都说儿随母亲的比较多“。
父亲说:“你这是跟我争功劳啊“。
大家又一阵大笑。
父亲喝了一口茶说:“家里兄妹几个,就我读书少,只读完小学二年级就辍学了,天天跟队里放牛上工,大妹二妹都初中毕业,兴国最小,酷爱读书,一直读到高中毕业,说来我是最划不来的“。
奶奶插话进来说:“你这意思是你吃亏了要把这些陈年旧账提起来算一算吗?“
父亲说:“我不是那个意思,我只是惋惜那个时候没有条件,错过了读书的机会,没有埋怨的意思“。
奶奶说:“那个时候的日子多难哪,你们爷爷刚去世,一家人的重担都落在我一个人头上,实在是不得已,只好叫你爸爸回来队里上工赚工分,就是这样家里还吃了上顿没下顿呢!“
那时候小叔读个高中已经是很了不起的一件事了,奶奶是个开明的人,家里穷得没饭吃,还是咬着牙让小叔念完高中,就是不想家里一个稍有点文化的人都没有。
所以小叔是我们高庄第一个高中生,一毕业就去了饮马河小学教书,一干就是二十年。
忆起往事,感慨万千哪。
几个大人感叹一阵,欢喜一阵,一直到深夜,我觉得小叔小婶他们一定辗转反侧无法入眠。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