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小婶正要问,小姨说这三辆车都是表弟志远的,表弟从场部药厂辞职了,自己开了个制袜厂,效益不错,几年的功夫就越开越大,在省城买了房了,这不,车也配齐了。

小婶连连称赞,没想到小时候总在一起打闹玩耍的表弟志远现在这么的有出息了,铁饭碗都不要了,自己开厂子还这么成功。

人的思想和头脑不一样,想法不一样,走的路自然就不同了。

在场部当头的舅姥爷回来了,秋实嘴甜地围着舅姥爷叫,把舅姥爷高兴得合不拢嘴。

舅姥爷问小婶还愿不愿意来农场,要是愿意来的话还有机会办过来。

小婶叹了口气说:“我家兴国那个人我算是看明白了,他是无论如何也舍不得他那个破教书的事的,他要不来我一个人也不能来呀,这个话以后就不提了,老老实实地在饮马河呆着受穷吧“。

舅姥爷呵呵一笑,说:“其实在哪里都一样,教书这个事也是蛮好的”。

小婶说:“好是好,就是钱太少,不够一家人生活开销”。

小姨在一旁说:“姐夫也就只能是教书了,你看看你想点什么办法做点生意也行呢,是干点手工也行,总之不能就这样下去”。

舅姥爷说:“玉霞你们厂子生产的那些食品,听说销路还挺好的,玉芬你要不拿一些回去卖得试试看,好卖的话开个小副食商店也是可以的“。

小姨和小婶对视一眼:“对呀,我们怎么没有想到呢?“

从舅姥爷家吃完所回来,小婶和小姨一路上都在想这事情。

小姨问:“姐,你想好没有,到底干不干?“

小婶说:“干,一定要干,村里有手艺的都出去挣钱了,开饭馆做生意的也都发财了,指着你姐夫也指不上,我要是再不活泛点,以后怕是要成村里的贫困户了“。

小姨从柜子里拿出一个大的旅行袋,抖落干净了,跟小婶一起去厂销售科将各样的食品买了几样,直到旅行袋鼓鼓囊囊地再也装不下为止。

小婶拎着觉甸甸地袋子,觉得压力也不小,毕竟从来没有做过生意。

小姨给小婶打气,说:“你这么精明能干的人,没做过生意也难不倒你,你就放心大胆地做就好了,没有本钱我给你“

说着,进屋拿出本个小本本存折塞到小婶手上,小婶说:‘哪里要得了这么多,我先不拿,等到要租店面,真差钱的时候再跟你拿“。

于是小婶去找回了秋实的同时,也带回了一包试卖品和一个做生意的念头,还有秋实的一身新衣服和自己身上的新上衣。

新衣是次要的,主要是脑袋瓜里的新思想和新想法,以及表弟志远对她的触动。

她觉得自己也要改变一下,顺应社会发展的潮流,就象是几年前流行梳二把刷子辫,这几年又流行烫大波浪头一样,人总得跟着潮流走才能不落后。

对于小婶的想法和提议,小叔不好意思反对,只能附和着打圆场支持。

自己不想改变什么,总不能阻止别人去改变吧。

奶奶和母亲都很赞成,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机会。

小婶精明能干,不怕吃苦,做什么事情都一定能成,何况还有秋实小姨在经济上支持,还有秋实舅姥爷在精神上支持呢。

秋实也是很支持的,因为他的妈妈如果开副食店,他起码零食是不愁的,他乐得屁颠屁颠地跟在后面起劲地往口袋里分装。

第二天一大早,小婶还是穿上那件崭新的紫罗兰上衣,到镇上赶集去了。

她在副食一条街找了个摊位,把厂家的包装整齐地摆在地上,再把旅行包拉链打开,开始高声地叫卖了。

今天只是试卖,看看顾客对哪些品种比较偏爱,以便在日后进货的时候分出轻重。

在商品还不是那么丰富的年代,小婶的副食还是有很大的吸引力的。

有几个带小孩的和要看望老人的顾客都到摊位前一人买了两盒。

因为花样多,品种丰富,问的人也多了起来,形成了一个小小的包围圈。

小婶有些兴奋,脸上泛起了红晕,账也算得利落起来,为了方便,将零头都去掉,只收整数,不到两个小时,所有的包装盒就都出去了,旅行袋空空如也。

小婶回家,亢奋未消,一直哼着小曲儿。等中午小叔回家来吃饭,向他炫耀说:“我一出马,喜获丰收,哪象你,卖个小菜卖一回亏一回,连本钱都没收回正来,还真是不如我”

小叔说:“这人和人比呢,要看比什么,你要是跟我比教书呢,比得过我吗?”

小婶说:“快别提你那破教书了,人都要跟着你饿死了,你就教一辈子吧,要想家里过好日子,还得是我出马”。

说罢,小婶叫秋实拿过笔和本来,将今天的账记上,并算出结余。

秋实还真是不含糊,比春华都算得快,账也记得有鼻子有眼,家里人一时忘记了他的淘气和不好,都夸他长大了是有用之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