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场上挑土的,做饭的,搬砖的,来来往往的各自忙碌着,我帮不上忙,领着春华和秋实在安全的地方玩耍,哄他俩吃饭。
盖房子的过程,除了打地基需要的时间长一点,费了一番功夫,其他的事情都相对简单。
恰逢一个周末,我不上学在家帮忙,看见师傅们砌墙时从上面垂下一根线,底下还系着一块砖,不知是什么意思?
小哥说是验墙的垂直度的,这样墙就不会砌着砌着就砌歪了。小哥也是昨天下午才回来的,看见家里的老房子不见了,吓了一跳,以为是崩塌了。知道是要盖新房后,也高兴得不得了,一直帮着给师傅递砖递茶。
递砖也有递砖的技术,墙在低矮的时候,直接搬了去放在师傅的旁边就好了,等到墙高了,就不行了,得采用抛砖,底下一人从手中抛出一块砖,师傅一伸手就能接住,两人得配合默契,不然的话接不着就掉下来砸到人了。我看他们五人组,从砖垛上一直连环传到师傅手中,井然有序,分毫不差,不得不惊叹行行出状元。
小哥也乐在其中,拿起手中的一块砖抛给下一人的时候嘴里念着:抛砖引玉。那人没接住,砖头掉在地上碎成两半。
师傅戏谑:你们都留点神啊,别浪费了,一不留神就宁为玉碎不为瓦全了哈。
众人大笑。
毛货一边干活一边跟人聊着他的外出做工的见闻,“现在好多地方都不盖平房了,都是二层三层小洋楼,跟城市里一样的,厕所在屋里头,有抽水马桶冲水,晚上不晓得几方便”。
引得好几个人羡慕,央求把自己亲戚也带出去见识见识。毛货说等他再干几年攒点钱,也成立一只建筑队,把村里的年青伢们都带出去赚点钱。
红砖砌成的方块图案墙一天天的增高,每天放学都能看到不一样的变化,新房的轮廓模型初显出来了,两个三间的的格局,中间共用一面山墙分开,一字排开六间,很是气派,只所以共用一面墙而不分开是因为这样可以节省一面墙的砖,而且是亲兄弟,共用一面墙也没什么问题,自家人嘛。
伙房一家一个,分别东西各一间,还砌上了灶台和炭炉子,以后要想分开吃饭也不成问题,厕所在房子东南角,男女各一间,厕所围墙上还做了装饰,现代而唯美。这设计叫一个周全哪,岂是我家那旧房可以比得上分毫的?
我的心里那个激动就别提了,只盼望着能早一天住进去。
农村盖房上大梁是很重要的一个节点,上梁的前一天,小叔去把父亲和母亲接了回来。
父亲回家一看非常惊喜,摸了摸下巴不敢相信,激动得满脸通红,里里外外进进出出看了三遍,满意得不住的点头,出来跟大伙连连道谢,夸奶奶和小叔小婶有主见做得对,对毛货又递烟又递茶的夸他这侄儿出了门见识广,将来是办大事的人。
毛货说马上就该上大梁了,上完大梁盖上瓦,房子就算大功告成了。
老风俗上大梁的时候要年热闹庆祝一下,小叔一早出去买了所需物品,一挂大鞭炮点着噼噼啪啪的炸着好不喜庆,一边炸着鞭一边给大家派烟,抽着烟歇会儿的功夫,大家也好说几句“人丁兴旺,财源广进”之类的吉言。
午饭必要有米粉蒸肉和红烧排骨,这是老规矩,一来告示工程已接近完工,二来是对辛苦劳动的工人一种感谢。
蒸肉和菜都是用大盆装的,米饭也是中号大粗碗盛上来,一盆盆的饭菜端上来冒着热腾腾地蒸汽,大家边吃边谈笑风生,比过节还热闹。
等到要盖瓦的时候,毛货主张买红瓦,说是红瓦配白墙最相搭配,现在最流行这个,只是红瓦的价钱比青瓦要贵一半。父亲说听你的就红瓦吧,也不差这几分钱的事,你是总指挥你说了算。
毛货听着很受用,说这房子就是我的代表作,只要住着舒坦,以后再要盖小楼还找我。父亲连连点头,好好好盖小楼,期盼着那一天。
历经了差不多一个月的时间,新房大体就全部完工了,红瓦刚盖上房顶的那天下午,村里恰好来了下乡为人民服务的照相师傅,一元钱一张黑白照,难得有这么个机会,建民大叔领着老的小的到小队部门口和小河滩上照了好多照片,我们家的人也都去照了,先是小伢们一拨合影,再老人单独照,最后全家人的合照。
小婶提议照相师傅到我家新房前给全家人照一张全家福,大家齐声说这个提议好。
在一起咧开嘴笑的时候,“咔擦”一声响,方块砖的图案和带棱角的瓦片,象一幅独特的水墨画背景,每一张开心的笑脸,成为此刻最美的风景。
新房里面粉刷完毕外面还没来得及刷我们就从兰英婶家搬回来了,只要里面弄好了,外面的再抽空慢慢来呗,
父亲和母亲留下来在新房子里体验了一晚感觉就走了,地里的活耽搁不下呀,其他后续的事情就委托小叔他们和奶奶了。
大哥听说家里盖了新房了特意跑回来住了几天,晚上骑自行车回来,早上再骑自行车去学校,直到他有一天觉得累得不行了,才回学校的教工宿舍去住。
奶奶一直都处于兴奋过程中,忙里忙外前后照应完全都不知道累。
住上不漏雨的房子,心里不知道有多敞亮呢?
进入冬月后就接连下了几场雨,一场更比一场寒,可住在里面的人心是暖的呀!看着外面的大雨,我解气地鼓着腮帮子说:下吧下吧,我再也不怕。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