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豆腐本钱少,家家户户都能做。之前也会偶尔有人做来卖,不过那时是偷偷地做了拿来卖。山上种的豆子收了下来,就做上几斤豆子,然后偷偷地走乡串户地叫卖起来。乡里邻里的,工商所的人知道了也不太管。但各家各户要吃到豆腐更多的是等到过年的时候,准备年货的时候才会有。每到了腊月准备过年的时候,就把种出来的豆子磨成豆腐,把大部分的豆腐用木子油炸好了,在上面撒上盐巴,放很久也不会坏的,当作是年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
即使想做豆腐,成顺爸妈也犯了愁。做豆腐要用到石磨,家里是没有的。
石磨在很多农家里都是一件大件。一副石磨用几十年也是常有的事,有的甚至就是祖上遗留下来的,到了过年过节办喜事的时候才会拿出来,家里有石磨的人家就会提前一天清扫了再用。家里没有石磨的就只好借了别人家的,到用完了还石磨的时候都会附上一碗用石磨做出来的东西以表示谢意。
很久以前成顺家有石磨的,但在那时改造的时候一并被合作社收掉了。现在没有农活,家里自然就没这不怎么用的石磨了。
不过卖豆腐应该是有希望可能的,毕竟属于每天都要吃的菜。当地流传一句话:“鸡蛋豆腐肉,生活象地主。”说的是只要有鸡蛋豆腐肉这些菜,生活就是很富有的了。鸡蛋和肉价格贵,平时里家家户户都买得少。豆腐虽然便宜,但不可能家家户户每天都做的,一餐两餐吃的要做那是特别麻烦的,因此平日里还是买着吃来得实在。
成顺爸心里想:“豆腐生意应该还是好做的,买一片也就几分钱,有钱的时候多买一片,没钱的时候少买一片。”
有句话说:“夜里寻思千条路,早起还是卖豆腐”,说的是整夜地想做什么门路好呢?每一项都不好做,最后还是选了早早起来卖豆腐这条路。虽然有了营业执照,可以做很多的事情,但真正说到具体做什么的时候,成顺爸妈其实是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的。
成顺爸最终决定做豆腐小本生意了。他知道挑担串巷卖豆腐的营生本小利薄,人是非常辛苦的,但确实没有别的办法,于是先打定主意,“就算做豆腐也好,先做起来再说。”
真想到做豆腐的时候,成顺妈却有点担心了,成顺爸的身体不好,挑个担要到镇上去那一百米石阶都费劲,中途要休息好几趟,不禁问了起来:“你这身体受得了不?要不做早点卖吧。”
成顺爸听到这话不好怎么说,只能说:“先试试吧。”。他心里想:“受不了又能怎样,你还有更好的办法不成?一切都只能先做起来,实在不行再停了。”
如果是卖早点,自然会轻松很多,不是在于挑到镇子上去的时间,而是在于做的时候花的工夫。没见过做豆腐的人不知道,用传统方法做豆腐的时候工作量是很大。仅说用水量就很大的,十斤豆子少说也得费几百斤水才能做好,而且长期与水打交道,也容易引发风湿痛。更不用说把豆子磨出来那一两个小时不停地推磨。
可是早点注定的没有多少销路,除了每天通过的班车上偶尔会有人买,小镇上的人更多的是自己做早餐了,而且山里的早餐很多人吃的都是米饭,不吃米饭上午干活都没有什么劲的。
两人也想到了做小贩,从周围的县市把产品批发过来,再在当地卖了,赚点差价。那时经常会有邻县的小贩到这个小镇来卖些当地不在时令的小菜、水果之类的,但计算来计算去也没找出赚钱的道道,而且一出去就是好几天,成顺爸那身体让人不放心,也只能做罢。
两人甚至想到了把冰厂里的冰棒之类的冷饮批发出来,再去集市上摆个摊来卖。但这个方法更不现实,因为山区本来气温就不高,冰棒更多的是小孩子吃的东西,而且只有夏天那短短的一两个月才能卖出去一些,更适合那些放假之后的学生去尝试,大人根本不会去做,毕竟做生意是要养家糊口的,不是小孩子的游戏。
商量来商量去,也不知商量了多久,两人最后还是觉得只有做豆腐生意更可靠。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