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一个夏日的傍晚,天色愈渐朦胧,晚饭后我和长河聚在一起闲聊,酷暑难耐,便商量着到村头的河里游会儿泳,天色渐晚,也不怕别人看到我们的光屁股。一拍即合,俩人溜溜达达向村口走去,一路上全是坐着马扎乘凉的人,边走边打招呼。等到了河堤,衣服一扒,“滋溜”钻到了河里,那个清爽,真是无与伦比。夜间游泳不比白天,尽量轻声细语,主要是怕被人发现告家长。河里泡了一会,准备回家的时候,长河游到我身边,悄默声地跟我说:哥,河边的菜园子里长了好多黄瓜,咱俩摘两根去?那年头,家家户户种菜园,黄瓜西红柿一类的根本吃不了,不过自家的总不如人家的好吃。我俩趁着夜色也算游的酣畅,再顺手摘两根黄瓜嚼嚼就更美了。说话间,已经游到了菜园边,呲溜一跃,便进到了地里,随手摘了两个鲜嫩的黄瓜,正待原路返回,忽听到一声大呵:你俩给我上来。
我俩大惊,抬头一看,有个穿红背心的家伙正虎视眈眈地盯着我们。我俩转身就想往河里跳,他又补上一句:别想跑,你俩衣服都在我这呢,早盯着你俩了。看来这家伙是有预谋的,没办法,黄瓜可以不要,衣服不能不要,总不能光着屁股走回家吧。待我们过去后,跟他要衣服,没想到这家伙直接拒绝,出于羞耻,我俩只得蹲在地上。没想到这场景让他感受到了“捉贼捉赃”的快感,对我俩一阵责骂,还声称把我俩带到“大队办公室”,交给警察处理。我和长河大小也算村里的“孩子头”,这类场面也经历多了,便质问道:又没摘你家的黄瓜,你管得着啊。红背心没想到受到反驳,便气急败坏地喊道:偷我家黄瓜,我就打断你俩腿!
“能的你,你砸断谁的腿啊!”一声呵责划破夜空。
我一听,这是我妈的声音啊,坏了,偷黄瓜事小,晚上出来游泳可是“大罪”。登时慌了神,便和长河“哇哇哇”地哭了起来。一起来的还有长河的父亲,据说马路边乘凉的人看到我俩往村头走,便料定我俩去游泳,估计我们刚到河堤,就有好事者通知了我们的父母,于是他们就到河堤找我们,也就正好赶上了这一幕。村里的父母大多“护犊子”,虽然父亲遇事大都先收拾我,但好在母亲还是袒护我一些。事情一目了然,看到我俩光溜溜蹲在地上,母亲火就上来了,对这红背心嚷道:把衣服给他俩,有你什么事,把我们孩子吓着了,看我饶的了你不。红背心叽叽歪歪说了两句,长河的父亲也上去斥责了两声,那家伙便灰溜溜走了。
我俩分别跟着父母回家,又免不了一顿责骂,主要还是因为夜间游泳,担心出现安全问题。至于偷摘别人的黄瓜,别说小孩子,大人随手摘人家的瓜果也是常有的事,这类“共享意识”也算的是乡村文化的一种构成。讲究点的,会跟别人说一声,遇到收获的多了,主动给邻居和地邻送一些,这种日常的交往在某种意义上构建起了乡村社会的和谐秩序。但偷摘别人的东西,毕竟不是一件摆的上台面的事,一次有记忆的教训,胜过千言万语的教育。
后来,我和长河分析,红背心那晚费劲巴拉地盯着我们,肯定没那么简单,如果说单单针对我俩也不太切合实际,他再闲也不会个把小时盯着我俩游泳,也不会预测到我俩下一步去偷黄瓜。最终,机智如我,得出结论如下:这家伙当晚肯定不干好事,躲在河边某处阴暗的角落里,被我俩给堵住了,直到我俩到了菜园里,他才得以脱身,后来的行为完全就是打击报复了。对于这种行为,我们是不会原谅的,长河后来伺机报复过,至于什么手段没跟我细说,时至今日,每每酒桌上谈及此事,我俩还愤愤地想收拾那家伙。由此可见,千万别给十几岁的孩子留下阴影,更不要得罪这个阶段的孩子,最关键的是,要引导好这个年龄段的孩子。
有了以上两段经历,“偷瓜记”就愈发显得惊险刺激。(未完待续)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