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边,易服亭中。
赵庸美滋滋地搂着新欢夕颜,李牧面色如常地带着赵家金莲,参与诗会的,还有那天的公证人孙老爷子,和孙老爷子的孙子孙悟饭,以及一些北地的贵族文人。
没办法,那时候读书是件蛮奢侈的事,所以基本上只有贵族文人,没有后世的茴香豆君子。
孙悟饭年轻俊朗,少有才名,在诗会这等风骚场合如鱼得水。
他潇洒地站在一块白石之上,被一众年轻贵族众星拱月般簇拥着。
就连远处青罗伞盖下嗑瓜子的千金宝眷和年轻寡妇们,都对这位鹤立鸡群的长腿欧巴频频抛来秋天的菠菜。
“诸位!诸位!大家可知今日诗会的主角是谁?”
一名离得很近,一看便也是很有地位的贵族青年接话道:“自然是廉破败将军了!
孙悟饭欣慰地微笑,简直迷倒万千少女:
“那大家可知,廉大将军也写过诗吗?”
那贵族青年奇道:“廉将军写的诗?怕不得是通篇喊打喊杀吧?”
众人哈哈大笑。
孙悟饭却作严肃状道:“这你却猜错了,廉将军的这首《从军行》①里,半个杀字也没有!”
围观的众青年们更加惊奇,连远处的贵女们,也有些三三两两结着伴走来近处听个仔细。
方才的那名贵族青年连忙追问:“悟饭哥既然见闻广播,那就别卖关子了,快与大伙分享一下吧!”
“听好了!”孙悟饭站在白石上,朗声背诵道:
“烽火照邯京,心中自不平。
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
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
就连亭中的李牧也惊叹于古人对这些无用之学的偏执记忆力,若让他去记,这八句诗顶多能记住后两句。
就好像李白的那句“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便是一篇《梦游天姥吟留别》的结尾。
那篇记梦长诗以现代人的审美来看,只有最后一句画龙点睛,其余全篇完全不知所云!
但就是这样,还是有些“人才”能够朗读并背诵全文,并受到老派权威们的嘉许。
一众贵族青年听得哈哈大笑,前仰后合:
“‘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廉将军战场上是个英雄,可说到搞文化,他不行!”
“就是!这篇打油诗三岁毛孩也能做出,我还以为是我孤陋寡闻,没想到是这样稀松平常!”
“我若从军,必为上将,破百万军,立不世之功业!区区一百夫长,怎能比诸位君子?”
李牧听得皱头紧眉,这群没挨过现实毒打的小青年真是不知天高地厚。
而且这首诗整体很不错,莫说沙场宿将所作,便是初唐时代的边塞诗人,也不过如此了。
他虽然论年纪,应与那些贵族青年们一同玩耍,但一来他是个下贱的赘婿,人家瞧不起他;
二来他是镇北侯府如今最为炙手可热的人物,更是两世为人,自然也瞧不起那一群成年小屁孩。
“咳咳,岳父大人啊,小婿还不太清楚,廉将军为何要西出雁门关呢,是匈奴那边又有什么动向了吗?”
他希望借权威之口,为素未谋面的廉将军找回排面。
保家卫国的英雄,不应受宵小之徒的冷嘲热讽!
赵庸正在与孙老爷子等人饮酒作乐,姜夕颜和赵芸儿两位神仙般的美人,一左一右,一妻一女,一成熟温婉,一靓丽清纯,简直羡煞旁人。
和他仅隔着一个女儿,就是李牧的座位,以此便可推知,如今他在侯府的地位。
若是旁人打断酒兴,赵庸定然要大发雷霆,可既然是自家贤婿嘛,当然就要好好解释一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