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老师心里没有学生,任谁都不会相信。
简直是胡说!
老师们每天干的是什么工作?不就是跟学生打交道?哪个老师不天天操学生的心?你辛怀玉就算有一百张嘴,也不能否认这上吧。是的。辛怀玉不能否认这点。但辛怀玉从自己的思想认识出发,几乎可以断言,至少有许多老师心中没有学生。因为这些整日操劳的老师心里驻着的不是学生,而是自己。
啥意思?你凭啥这么诋毁为学生日夜操劳的老师?
六祖慧能大师得黄梅五祖弘忍传授衣钵,继承东山法门之前曾接受考验,作有一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相较五祖弘忍的大弟子神秀在墙上题的偈:“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显然更见本性。
佛家讲空,空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就是要没有一切执著。菩提是个觉道,又有什么树呢?若有树,那菩提就变成物,而有所执著。说心如明镜台,其实根本没有个台,若有个台,则又有所执著。什么也没有,连个形相也没有。
但也不能说神秀的偈全没道理。所谓“见性成佛”,本身并没有高下之分。事实上,由于神秀强调“时时勤拂拭”,主张“拂尘看净”,因此成为佛门北宗的开山祖。“渐修派”,也成为佛门的重要流派。
神秀描述的其实是修行的过程,慧能描述的是事物的本来状态,是修行达圣的结果。神秀若不是心有佛性,如何能写出俗世苦修的“时时勤拂拭”?
“拂尘看净”未必是低。
做老师既要学慧能,追求事物本来的状态。这个事物本来的状态是什么?是学生。学生是教育的本来。通过教育,使学生达于学会。学会学习、学会做人、学会交往、学会思考、学会探索、学会创造。这是本真,是教师修行达圣的结果。从哲思的角度讲,不要过执于某物,比如成绩。
做老师的还要学神秀,追求达于事物本真的修行过程。要时时勤拂拭,要拂尘看净。在追求本真的路上要不断反思,不要偏离了。
你既不学慧能,也不学神秀,只学你自己。只在乎成绩、待遇、名声,表面是为学生,心里有学生。其实心里没学生,心里只有你自己。学生成了你达于自己的工具。
说白了,全是因为自私,把工作当作工作。没有把工作当作信仰。人没有信仰不仅失去了力量,还会常常失去方向。
辛怀玉这样想的时候心里激动,脸色红润。低着头坐在椅子上,像个斗输了的红公鸡。
魏静本是个宽厚有容之人,见辛怀玉低头不说话,以为他后悔了了,用温和的语气劝道:“小辛,你还年轻,许多事不是你我能改变的。像打学生的事我最多做到自己不打就是了。其他老师打不打我们怎么能管了?再说,现在各学校要成绩要的这么紧,学生又不听话,不打不成才呀!”
“可是……”
“别可是了。”魏静打断了辛怀玉的话,“我知道你想说什么,问题是你现在连自己也顾不过来了,还有心思想别的事。”
辛怀玉听了先是一怔,随即反应过来。想到晨练时赵建国跟他说的事,便不再言语。
“吴校长和赵主任都跟我说过你的课。安顿我要盯住些。作为年级组长,这也是我的责任。我虽然只听过你几节课,心里还是有数的。其他人怎么议论我不管,我也不便对你的课发表什么意见,但有一条,成绩。说一千道一万,成绩才是硬道理。没有成绩你跟谁辩也没有。培养人,难道你要我们去培养出一群不学无术的好人?”
“不是这样的……”
辛怀玉急忙辩解道。
“行了。”魏静打断辛怀玉的话,“我知道我这么说太绝对,难道你说的就不绝对?”
见辛怀玉没有再接话茬,魏静放缓了语气,再次语重心长道:“小辛啊!你刚参加工作,好多事不知道。年轻人有思想,有激情,这是好事。但我作为你的大姐,我还是要提醒你,我经历过很多事,有些事不是靠想象就能做好的。认不清形势,跟不住主流,将来是要吃亏的。”
辛怀玉无奈的点点头。
他内心感激魏静。尽管他不赞成她的想法。但魏静说得没错,她不出格,她不过是循规蹈矩的行走在现实的路上,至于这条路离开事物的本真有多远,似乎超出了她的思考范围。她可不愿意多想。在这个问题上,谁也说不出魏静的不是。就像她在竞选中投了弃权票一样,吴天硕就算吃准了,又能怎样呢?
眼下辛怀玉需要想的不是魏静,不是李军,而是他自己。
他确实需要重新思考未来的路。
显然,他的课已经引起了学校领导的重视。如果继续坚持下去,正如魏静提醒的,很可能吃亏的是自己。这已经是他不得不面对的问题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