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那些赶来陶家庄园欲要闹事的书生,以及延陵城内的寻常百姓人家。

等候着李严的发落。

当着齐先生的面,郡守李严不想留下酷吏的形象,不过是雷声大雨点小的训诫了那群人一番,又称陶生姐弟是延陵城的良好住民。

“日后若是谁再胆敢来陶园闹事,一经发现,严惩不贷,绝不姑息。”

这群人哪里还敢争辩什么,只是点头称是。

李严说道,“天色也不早了,各回各家,做晚饭去吧。”

这些人来的快,去的也快。

“齐先生,李寿老爷子毕竟年岁大了,昨日驾鹤仙去,还望齐先生节哀。”

郡守李严说道,“不知齐先生是否要与晚生一同进城?”

李严话虽如此,却只是想着这位齐先生能暂且不去,也好留给他一夜的时间,去吩咐李家务必要对齐先生守住李寿老爷子真正的死因。

齐先生说道,“已是傍晚,我明日再去李府。”

李严便松了一口气,说道,“齐先生,那晚生就先行告退了。”

夏侯肃见状也说道,“陶生,既然事情已经解决,那我也回城了。”

还未听见陶生挽留。就听李严说道,“夏侯捕头,你就暂留在陶园,一则防止还有人前来闹事,二则我也知你本事,留在陶园也起到了保护齐先生的职责。”

夏侯肃只好说道,“属下领命。”

延陵城。

一间素雅的房内。

屋窗半开,清风拂来。

书生坐于书桌后,放下书,拿起笔,却见砚台内未有墨。

一曲霓裳羽衣舞毕,女子素手轻拭额头细汗,走到书案前,拿起墨块,素手研墨声音清灵,说道,“公子不必恼,也不必愧,那位先生是真正的人,读的书比你多,学问也比你大,自是能够改变那些书生的心思。”

“不过公子还年轻,学问嘛,只要学,总是能进步的。”

书生挥笔一连写了数个正字,说道,“妖是妖,人是人,若是人妖不分,岂非是要天下大乱。那人虽比我学问大,可不分妖邪,也只是假学问。

我要亲自去见识一下那人,看他是否能够改邪归正。若仍是不分人与妖,那便是天下之祸害,我便要替天行道。”

霓裳羽衣女,说道,“短发道士不宜招惹,那位先生更不易招惹。公子学问还未成,请三思。”

书生却说道,“我有你相助,连妖都可除去,可至于惧怕一介短发道士与书生。”

霓裳羽衣女说道,“只是希望公子莫要后悔便是。”

书生放下笔,拿起书案上的一本线装古籍,说道,“圣人曾言,朝闻道,夕可死矣。我的道便是正民心,只需迈步去走,有何可后悔。”

陶氏庄园。

菊花庵中。

几人正围坐在饭桌前。

齐先生饮了一盅百花酿,说道,“李寿去当了城隍,也好,人要治理,这鬼怪,也该有人去治理。”

他这一路游历天下,又去了多国,见识了各地的风土人情,便是愈发的明白一点道理,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