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元长,现在东兴岛最大的问题就是缺人。移民局的人正在四处加紧招募流民,收养孤儿,转运至东兴岛,而兴化军辖下的海坛山是最重要的中转基地。此外,为了便于工作,福-建路招募流民,收养孤儿的中心站就放在兴化军莆-田县,这两处,你务必要看紧。”

刘伯阳不客气地嘱咐道。

“属下知道轻重,必定会着重照看这两处。”

“祭祖完毕,我们会等到明年开春,届时我除了送帝姬回汴梁,还要去中枢述职,有可能要从昌国县去职了。”

“明公,消息确切吗?”

“我舅舅,还有梁师成等人,都来信给我,暗示官家已经想让我回汴梁任职一两年。一是我跟嘉德帝姬大婚后,聚少离多,圣人和帝姬多次在官家面前提及这事;其次,我在昌国做的事情太多了,也该走了。到了明年,我可以算任期两年,虚进三年,勉强达到磨勘转迁的期限。”

“明公,那子廉接任昌国一事可有把握。”

“元长放心,有我舅舅、梁师成等人帮忙斡旋,子廉接任昌国知县一事有十足把握。再说了,我一去职,昌国仅仅就是一海外孤岛,知县是份苦差事,没人抢的。”

刘佑丰一听不由笑了,可不是吗,刘伯阳从昌国县去职,接替者只能接任昌国知县。现在昌国收复了,海贼平靖了,剩下只有日常的治理了,没有提举市舶司、明州防御使这两项官职加持,昌国知县自然就是份苦差事。

嘉德帝姬和刘绥宁一直留在兴化军,等待冬去春来。刘伯阳期间莆-田-明州两地跑,兼顾两头。

在兴化军过了年,又休息了一个多月,政和七年三月,刘伯阳送赵玉盘、长子刘绥宁回到汴梁。刚到京城,第二天就被官家唤到御书房里。

“安明,众人问你联金灭辽之事,你为何避而不言呢?”一上来官家就直奔主题。

“官家,联金灭辽有好处,也有弊端。我没去过河北,也不知道燕云十六州的情况如何,所以我保持中立,全凭官家定夺。”刘伯阳也不回避,直接言明自己的意见。

官家点了点头,争吵到现在,支持联金灭辽的隐隐占据了上风,但是反对联金灭辽的人给出的理由也很对啊,所以朝中像刘伯阳这样保持中立的人也不少。但是在这个时候,这种势态下,保持中立就等于是默许支持联金灭辽。

“安明,你在东南沿海累立军功,颇有知兵善战之能。而今燕云之事,事关军机,我还是想听听你的意见。”

“官家,我大宋兵多将广,收复燕云十六州,兵力是从来不缺的。但是臣担心两个问题,一是兵不在多而在精,现在我大宋精兵,西北两路有十万,但是轻易动弹不得。童太尉有十万,但我还是觉得偏少。收复燕云之战,对于辽人而言,却是倾覆亡国之战,肯定会垂死挣扎。兵法云,哀兵必胜,届时我大宋必须早做准备,多备精兵,灭辽压金,不坠我大宋国威。其二,臣更担心钱粮。燕云之战一旦打起来,那就是国战,军费所耗怕是要不计其数。”

“还是安明你务实,是真正知兵事的人。朝中那些人,天天说的天花乱坠,有几个人说到要害?取胜凭的是精兵,打仗打的是钱粮。精兵,刚才爱卿所言很有道理,西北兵马不能动,道夫属下的十万兵马却是少了些,需要再好好斟酌。还有钱粮,是根基。太宗皇帝当初设立封桩银,就是为了应对燕云之战所耗费。历经百年,几经波折,到现在已经是名存实亡。安明,这燕云之战的耗费,你有什么建言?”

刘伯阳接受了官家的赞许,也听懂了官家话里的意思。练精兵一事,现在急不来,还需要再筹划。反正大宋人口众多,到时只要有钱粮,青壮随便招募,所以关键在钱粮上。说到钱粮,官家点出了一个很大的问题,太祖太宗皇帝的封桩银时隔久远,早就已经花得干干净净。其中当今官家花了不少,但是前面几位官家也花了啊,是笔糊涂账,就不要深究。现在要讨论的是从哪里再倒腾一笔钱财来,应对燕云之战的开支。

“官家,臣在两浙提举市舶司,整理过明、杭等州的市舶事务,发现有不少问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