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大锤家里穷,养不起那么多口人,于是从小就被送给舅舅当义子,改姓张继承他的香火。舅舅兼义父是个海贼,便带着张大锤先跟着崔大棒。后来崔大当家大冬天的酒喝多了,在船上“裸奔”冻死了,义父又带着他跟随了张吊眼。后来义父某个夜里喝多了,失足掉下海去消失了,连尸首都找不到。
不过张大锤的义父除了海贼还兼职铁匠,平日里打个铁器,给其他海贼修补兵甲。张大锤也把这手艺学会了,子承父业,成了张吊眼手下一名光荣的海贼兼铁匠。
海战中张吊眼被火枪打成了筛子,首级被砍下来传檄淮南两路诸州,张大锤则老老实实做了一名俘虏,进了劳役营。这些日子虽然苦累不堪,但是吃饭不饿,穿衣不冷,生病有药,张大锤觉得这样的日子过得还不错。
看到那些不服教化改造的,想方设法逃跑、怠工和搞破坏的同伴死于非命,张大锤知道自己要想活下去,必须得更加老实听话。于是张大锤白天工作最积极,管事监工叫做什么就做什么,绝不讨价还价;晚上听讲课做心得积极响应,居然还无师自通,主动找先生或管事的“汇报思想”,深挖灵魂深处的丑陋,深刻批判和反省过去犯下的罪恶,很快就成了劳动模范、学习积极分子和积极争取进步的先进者。等到补充更多的海贼俘虏进了劳役营,张大锤居然还成了小组长,手下管着近二十号人。
为了练兵和摸清楚大宋沿海海贼真正的事情,为下一步掌控东南沿海制海权做准备,名义上分属日南邑、单马熙海外两国,被朝南、永锡两商会雇佣来护航的第一巡航舰队,在刘家阳明商会、许家福隆商号的海船配合下,在北至登州、南至温州的沿海地区进行了定点式剿匪,所有挂得上号,在检校局登记在册的海贼或者“疑是海贼”的匪众,都被堵上门,或者追着打。胆敢反抗者死路一路,老实投降者充进劳役营。状况还好的船只拉到昌国县船厂,修补一下,补充进阳明商会、福隆商号的船队里,状况差的直接另行处理或当柴烧了。
但是在外人看来,这些海贼或是“两伙海贼互相火拼”,或是商会海船遇到海贼奋起反击,或者干脆是不明势力的船只“企图抢占地盘”。而在官面文章中,昌国巡检船队一直在勤勤恳恳地清剿两浙一带的海贼,从大江口到温州海域,来回地奔波。他们水里去火里来,不辞艰辛,不怕牺牲,与海贼做“殊死之战”。当然了,昌国巡检船队也成效斐然,每过一段时间就能拖着几艘破破烂烂的船只得胜归来,上缴了数十上百颗海贼首级。这让两浙安抚司很满意,加上累累打击走私漏税有功,多次受到中枢和三司使嘉奖,便联名转运司上书枢密院,又从越、秀、台、温州抽调了几千厢军补充进了昌国巡检水军。
刘伯阳也终于收拾了五艘不知从哪里淘换来的海船,其它二十余艘各色船只,补充进巡检水军,居然让这支原本不受重视的水军兵强船众起来,明面上成为两浙海面上最强船队,加上累累战功,居然成了朝廷眼中的东南“擎天柱石”。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