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竟如今陈钰在琅玕和长宁,也算是排得上名号的人物了,不仅镇守一方,而且就算在官面上,官阶也压了大多数人一头。
当今梁帝之前分封儿子,将六子封为宁王。
当年大梁建朝之初,边地尚不太平,海上诸小国与海寇等势力很不安分,于是梁太/祖实行诸王靖边之策,分封九王,镇守边塞与海疆。
之后大梁几代帝皇都沿袭了这靖边之策。
宁王就是当今梁帝封的藩王,镇守大梁东南海疆,封地为长宁、琅玕,授金册金宝,府置官属,还配亲卫、仪卫等万余兵力,每年由朝廷供给岁米万石,钱二万五千贯,以及布匹等等。
长宁、琅玕两地的驻军、守卫还有开展屯田生产等边务,都由宁王全权负责。
而封地另有朝廷派遣的官员。
当初云熙的曾祖父就是排遣到琅玕的官员之一,在连安当了从六品的同知。
但是随着大梁的逐渐衰败,藩王的势力受到内外交困的威胁,军权逐渐落到了军中带兵征讨海寇和贼匪的将领手上,再不是从前在封地的说一不二。
尤其近十几二十年来天灾频频,为匪之人越来越多,海寇也更猖獗,战乱不断,军中将领权势日盛。
大梁至德六年,东海地大震,琅玕、长宁二洲山石海水皆动,覆舟甚多,海水淹没沿岸,待地不复震,海水退去,琅玕长宁就再也找不到中州在何处了。
琅玕长宁与中州的联系彻底断绝。
宁王没了大梁朝廷的支持,越发镇不住底下掌实权的将军,逐渐被架空。
陈家的势力就是在最近的十几年才快速发展起来的。
虽然宁王的权力已逐渐被架空,但名义上他还是琅玕和长宁的藩王,两地仍沿用还没地动之前大梁的年号。
两地的各大势力在战乱中被吞并分化崛起,到兵乱结束又恢复了微妙的平衡,也都给宁王面子,官职和官阶明面上还是由宁王授予。
而实际上,在琅玕长宁两地的各大势力已有默认的各自的势力范围,在势力范围内的官职,多是由该势力的掌权人定下,再报上宁王府,由宁王授官。
陈钰的正二品龙虎将军虚衔,与南川定海卫指挥使的实职,也都是通过这个方式授予的。
因此外边就说是宁王封的将军。
只是在南川城,在陈钰麾下将士眼里,宁王的名头无论如何也比不上陈钰的名字有震慑力的。
而且在这乱世,武官比文官说话更有底气,陈钰手中掌着兵权,就算是一品的文官,在他面前也得矮一头。
这也是田县令对徐参将如此巴结讨好,小心翼翼,并想方设法讨好云熙的原因。
云熙知道,就算换了两地的巡抚,一个从二品的文官过来,只怕也要同样讨好陈钰。因为这个巡抚没混好,好歹宁王还有几千的亲兵,这位巡抚之前空有那么大的权力,却没能发展自己的势力,如今相当于成了帮宁王处理事务的属官。
云熙正想着这些事情,锦心走了进来,面色有些古怪,道:“小姐,客栈的伙计送了晚饭过来,可要立即摆饭?”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