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白水镇因煤的天赐而发祥延伸。

白驹过隙,苍海桑田。

白水镇距县城约三十多华里,依山呈建。白水河就从镇子的旁边穿过,凸显山青水秀。说是一个镇,其实只有一条主街,街两头立有三门四柱牌坊。镇子呈船形状,镇间建一小二楼,地标性建筑,寓意船舱。街长不过三四里,人口二万有余,一些字号和院落极有规律地分布在一条街的两侧。早年,镇上除了几十家手工作坊和十几爿只有一两间门面大小的店铺做一些小本生意外,那时的镇上还是很萧条冷落的。只是到了明末清初,挖煤的人愈来愈多,官方的、民间的,于是在镇子的周边开煤窑、建炭场,给予日渐衰落的小镇增添了一点光色,小镇竟然奇迹般地繁华起来。钱庄、酱园、绸布店……到了民国,更是商贾云集,仅客栈一业就有六十余家,是年,煤窑已愈百家。

白水镇的热闹是借了煤的依托。

许是民国初年,一位靠挑担摆摊卖早点的小贩竟意外发了笔横财。早点的内容很简单,油条、豆浆和豆腐脑,到了晚间改卖老豆腐和熏肉套大饼。豆腐脑和老豆腐的嫩与老,不同的是前者为石膏点的,后者为卤水点的。买卖不大,但生意做得风生水起。此后在镇上居然开起粮栈,取名“和安”,企盼国泰民安,和气生财。

粮栈三开间门面,青一色瓦房,前店后院。掌柜的“府上”就居镇中。瓦蓝色门楼,黑漆色大门,一处典型的北方四合套院。据说,这块风水宝地是粮栈掌柜仅用五百块大洋从一个破落的晚清举人遗孀手里买来的。有人猜测,这买也许还玩味了一些手段,或许里面还有一些风雅的故事,只是这故事没有流传的正文。何况,晚清举人的遗霜早已作古。

沈掌柜发迹的秘密,显然不是一件什么光彩的事情,是无论如何不敢摆在桌面上的。即便日后有了光宗耀祖的资本,也是慑于人言畏之公诸于众,或闪烁其词,或加以修正。从古至今,一夜间的“爆发户”,不管是生意人,还是红顶商人,直至一统天下改朝换代的主儿们,“秘密”的不干净是永远忌讳人说的一个疤结。这个不光彩的疤结,犹如罪犯的洗钱。由佯说渐入白说,于是让时间戴上美丽的光环,罪恶在历史的缝隙里被掩藏起来。“秘密”由黑辩白就实属自然的了。

此刻,车上坐着镇上和安粮栈沈掌柜的太太。她刚从城里表姐家出来。久未进城,本想在表姐家多住几日,打打牌,吃吃馆子,再乘边城至白水镇的火车回去。结果边城的紧张,让沈太太在表姐家甫得半日闲。表姐夫回来说,这局势越来越紧,他的同僚有的已送家眷回乡暂避。前街的王家走的更早,携家小已至香港。表姐的走与留一直拿不定主意。表姐夫说,得看准了风色再行事。沈太太一急,失了端庄,跳上表姐家的包车便往回赶。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