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武禹襄之名,除了武状元以外,其文采也亦名声远扬,曾经参加科举,虽不中但其文章在世间亦有流传,故受到陈家沟欢迎。
当时陈长兴已经不能行走,故陈家沟推举功夫高者陈清平为武禹襄师父。这陈清平对武禹襄很是敬重,又慕其文才,于是便倾囊而授。这武禹襄本是武状元出身,又得杨露禅早先开导心力,灵巧开通,于是很快便得到了太极真意。
你道那陈清平为何对武禹襄倾囊而授?
原来这陈家沟自从接纳了不是陈家子弟的杨露禅为徒后,陈长兴即断然打破祖传门规,与陈清平、陈有本等广纳贤徒,让太极拳普及开来。但只可惜这众徒之中,却鲜有有文化者,不能将这太极绝技以文字传播于纸上,流芳万世。而武禹襄却正可担此重任!
你看那杨露禅虽然创建杨氏太极拳,其本人却无有拳论文字流传,即是此因。而武禹襄之拳论,却为后世太极之法,所以不能不说,陈家沟对武禹襄的倾囊相授,是为太极拳传播万世之明智之举!
不单是陈清平,陈长兴、陈有本等武学大家,均将个人心得传授给武禹襄,所以这武禹襄从陈家沟之所得,要比杨露禅在陈家沟十八年所学要深刻。
武禹襄这才明白,这太极拳表面之“松”,实为极刚强之力也!太极拳表面之松,并非习练太极的过程和方式,而是功夫之结果。只有习练会内里五行能量与外部周身整体压缩旋转的能量合一后,身体才会有松的表象,才能够以松的方式蓄发出无比巨大的劲力。
(注:切记,松是内外合一的功夫结果的表象,绝不是习练方法和过程,以松当做习练方法和过程的,是习练不出巨大的能量蓄发的,只能习练出松懈的花架子!)
这杨露禅、武禹襄从陈家沟学来之太极拳,正如我们现在所见之陈氏太极拳。特点是双重弓马步,挺胸拨腹,周身中正,大开大合。
这陈氏太极拳自发明到传承至杨露禅、武禹襄,均未有在遇到强手的情况下拼命相博之机会,更是未遇到内家拳功夫之高手。而实践乃是验证功夫之标准,所以,这陈氏太极拳将要在高手之间决战之后,才能向更高之层次发展!此乃后话。
再说这陈家沟,自陈长兴先生广开授拳之门路后,前来学拳者甚众,而陈家沟师资有限,不可能对每个人均尽心传授,只能挑其悟性、体质均好者才能收其为徒,但又不好拒绝其他前来学拳者,于是只得对悟性体质一般者只授其套路动作及棚捋挤按、踩冽肘靠等外形功夫,而对内里五行能量之运行和引进落空、借力打力、蓄发合一等高深功夫则不与传授。
这就种下了太极拳在百年之后被糟蹋成为花架子的恶果!
同样的情况也存在于形意拳、八卦掌等内家拳的传承之中,于是百年之后,仅会内家拳外形动作的花架子之人大有人在,而掌握内里五行之术者则是凤毛麟角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