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个人之错,有少年不知事理之错,亦有伤害他人之举:有成人为利益之错,也有伤人之为;有老人之过错,而全为子女所弃之错也。故此三者,为天下平常之人,常犯之错矣。

而之错,必有人念之一时,或其终生,为其赎罪,亦有投身宗教之人,以躲避现实之困扰,此等之人行事,难言其过错与否。

此点很好理解,前几年,一日本老僧渡海而至渝城,而跪伏于地,乞求华夏后人所原谅,即为同理。

故有犯错之事,亦有补救之心,人皆有之。(或未有,乃不知事理之人矣。)而之错,必有所改,才成幸人。孔子学生曾子犹为重视此事,而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此自我反思之能力,常人逊之远矣。而有一步错而步步错之感,而非思补救之法,必受他人之怪见,为之而轻视,亦在情理之中。

然鉴自我之错,必深问其心,心之所变,而有其力而变,故为错之而改之法也。

我常犯错,不知如何而改,故错二十余年,而现在所想,不可再错下去,而思改变之法,便是今我之事。

而古人闻名后世者;志趣高洁之君子;千古之帝王,皆有犯错之事,或与之而改,而成千古之业。或不该,而亡国身死,为世所笑,便全非自慎之功夫。此功夫难做到,而研究此理者,偏有王阳明、曾国藩之二人,所作之事,所著之书,极为阐明此理,可见为修身之大事,世人不可不鉴自我之过也。

故有错则改,遇事则愈明,而逐步而上,可为君子之道乎?为志趣高洁之士乎?为超世之杰之人乎?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