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乾朝廷,在地方设有三司,分隶兵刑钱谷。在州为都督府、州牧府、监察司,在府则为指挥所、知府衙门、监察所,在县则为县衙和巡检司。卫所并非按照县治设立,而是因地因事而设。
在法理上,三司各司其职,互不统属。然而实际上,这很难做到。不是东风压倒西风,便是西风压倒东风。
三司设立的本意是分权而治,避免集权。这是朝廷维持大局稳定的需要,但在地方又有它的弊端。那就是,容易形成互相推诿,加剧内耗的局面。
想来也是考虑到这个问题,朝廷对三司所定的品级是不一样的。指挥使从三品,知府正四品,而监察使只是从四品。从这里也可以看出,朝廷所面临的局势并不乐观,重心还在武备上。
国情如此,因而,指挥使虽不掌民政,但在一府之中,特别是涉边之府,权威极重。
当李念派人来知府衙门的时候,知府、监察使和同知正聚在府堂。
可以想见,昨夜赤眉围城,三司首脑,无人可寐。
崔知府听信使说完,笑着道:“好,好,好。”
他将来人打发了,又冲监察使苏昶和同知顾德昌抬手示意,道,“日升兄,力行兄,一同去罢。”
苏昶看了崔路一眼,笑着道:“府台大人,如此大功,李使君怕是不会在钦州久居了吧?”
崔路看向苏昶,又瞥了一眼他后面的顾德昌,哈哈作笑道:“李指挥使大胜,咱们与有荣焉,与有荣焉!”转头朝门外喊了一句,“备轿。”
李念坐在大堂,有兵丁来报,经历官李良率部捷归。
他目光扫过堂下陆续进来的几名下属,道:“让他进来吧。”
不大一会,李良进了大堂。
他先向李念行礼问好,又向堂内的几位上官打了招呼,便肃立听令。
李念点头应了,道:“灵山那边的情况,你详细说说罢。”
李良应是,便道:“自您令至,我们在钦州至灵山必经的拐子峡附近埋伏,果然截住了贼寇。赖使君神算,将士用命,贼寇军师陆天青不战而逃,头目李金侥幸得脱,其余贼寇死伤六百余,俘获六千余。”
李念嘉许地点点头,道:“你是经历官,稍后旁听议事罢!”
李良躬身应答,退到一旁。
指挥所经历,主要负责出纳文移,也就是公文往来。虽然只是个从七品的小官,但是直接向指挥使负责,非信重之人不予。
不过盏茶功夫,兵丁又来报,崔知府、苏监察并顾同知已至。
李念道:“有请。”便从座椅上站了起来,移步堂下。
还未走到门口,崔路已快步跨过门槛,连忙拱手,笑着道:“怎敢劳烦使君大人亲迎?钦州大捷,使君居功至伟呀!”
旁边苏监察也道:“使君安好!敬贺大捷!”
顾同知则在一边连连附和。
李念谦和一笑,道:“上赖皇上洪福,下凭将士效死。李念岂敢贪功?”说着侧身伸手示意,“三位大人请坐。”
三人拱手致谢,坐向右侧一排官帽椅。
李念回到上首坐下,道:“诸位都坐罢!”
左边崔知府三人拱手致意,这才坐下。
右边以林毅、罗初八为首的一众武将也齐声称是。
李念道:“罗副指挥使,先将此战情形说与三位大人知晓。”
罗初八起身道:“六月初三,指挥使巡卫。初五,薛总督急令协防南宁府。当日,我遣人禀报指挥使,指挥使着令我集合四卫人马赶赴南宁。初七,我率四卫人马离开钦州,途经石岭坡,由李经历分率一部择地隐伏。又三千人行至雷岭,令一千五百人继续北上南宁,其余人则随我经小道,回返钦州。是以钦州之围,实为指挥使引蛇出洞之计所致。其后发展,更如指挥使所料无差。”
崔路暗暗心惊,罗初八他略有所闻,此人性实刚直,从不巧言。事实就算不俱如他所言,恐怕相去亦不远。
他这才知道,自己还是小看李念了。管中窥豹,李念如此心智手腕,他日成就不可预估。
他不禁暗暗反思,自己昔日对其颇有看法,也曾暗生龃龉。好在尚可视为分职之见,犹可弥补。此人经此一役,怕是不久便要升迁,说不定,将来就是自己的顶头上司。
此时崔路脑中,念头百转千回,归结起来,只是一句“惹他不起”而已。
若说崔路之前尚有与李念争胜之心,但苏昶,可从不敢生出此等想法。在边境州府任监察使,并非美差,这类州府民风剽悍、王化未服不说,往往军务为先,指挥使权柄甚重,知府也只能仰其鼻息,更何况监察使。
二司长官尚且如此,顾德昌只是知府副手,更不用说了。
罗初八说完,崔路率先表态,道:“使君大人英明高绝,以身为饵,诱敌深入;众将士悍不畏死,浴血奋战,乃有今日重创贼寇赤眉,枭匪首,剪羽翼,灭其一部之功。值梁州如此艰难之局,使君大人,上忧君父、都督所忧,下解百姓所困,本府自当上奏总督、州牧大人,为使君请功。”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