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勒不负众望,很快就提供了一位心理学方面很有见地的著名学者,这位学者今年刚刚再次当选美国心理学会主席,名字叫做詹姆斯,威廉詹姆斯。不过为了保险起见,泰勒还推荐了一位更年轻的学者,哥伦比亚大学的讲师桑代克。
有了合适的人选,事情就好办了,以查菲中将的能力游说这两位老少学者是不成问题的,尤其是威廉詹姆斯还是信奉实用主义(著有《实用心理学》一书),事情又不是干涉他的学术研究,相反还是具体实践《实用心理学》理论的绝好机会,因为亨利设计的调查取样的范围很广,不仅包括常备陆军,包括各州国民警卫队,还要多海外驻军进行调查,海外驻军最远的就属驻菲律宾和华夏天津卫的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了,不说别的,公费旅行谁不喜欢呢?虽说詹姆斯这会儿离他去世没几年了(威廉詹姆斯1910年去世),可这时间谁知道啊?至少老头自己还觉得身体倍棒咧!
调查要做,但对于新技术是否能很快在军队中得到应用的话题却一直在发酵中,争论越来越激烈了,争论人群也在向军队下层扩散,同时,也开始向与军队联系紧密的工业企业扩散,随之影响了其他行业。整个争论的时间跨度接近了一年的时间,革新派逐渐占了上风。军队虽然是暴力机关、武装力量,但组成军队的是一个个的人,是人就有私心,也少不了三朋六友,尤其是高级军官,一样的裙带关系缠绕,谁的钱不是赚呢?有钱赚为什么不给自家人呢?结果,恰恰就是这些自家人改变了原本军队内部的平衡。在美国大工业的初级阶段,面临着英国的经济渗透和竞争,为了保护美国自家的工业,实行的是高关税政策,但美国要走出去,自家的商品就必须具备足够的竞争能力,至少不能怕关税壁垒,得能打价格战,于是不断采用新技术就是必然的。比如美国是最先采用转炉炼钢法进行大规模生产的,也是最早引进电炉炼钢(特种钢)的,而到了1904年,美国的钢产量就达到了15000000吨,接近全世界钢产量的一半,到了1920年美国的钢产量就已经超过全球其他国家的总和了。正是新技术的应用带来的好处,更明显的例子在二十一世纪,美国即便开始缩水,但依靠新技术依然是世界霸主No1。
经过这场历时近一年的争论,亨利主导的装备委员会达成共识,需要有专门的部门盯着全球各国的科技情报,盯着那些新的技术和发明,一旦能够确定有用,就通过无数的马甲把新技术新发明掌握在自己手中。为此,亨利专门写了一份备忘录,秘密提交给了查菲中将和塔夫脱部长以及不能拉下的总统岳父。由背锅侠总统岳父出面与国会讨价还价之后,组建了新的情报机构,不过为了掩人耳目,将之隶属到了美国国家科学院旗下了,名字也是古怪的经济科学研究委员会。不管名字怪不怪,功能实用就行,很快,这个委员会就以亨利装备委员会旗下的专家们换了身马甲组成了,好让专家们光明正大的到世界各国去研究、评价,尤其这些人都是各行各业中的佼佼者,本来就能接到很多发明人的自荐,这回更好,能接触的范围扩大了很多,不仅方便专家们收集情报资料,还能接触最新的前沿研究,很多发明不见得实用,但会提供新的思路,有了新思路新的成功就更接近终点了,还有就是一个心照不宣的小秘密:可以收两份报酬外加公费旅行。
1904年还有一件大事不能不说,这件大事就是日俄战争爆发了!这场爆发在交战国之外的别国领土上的殖民战争,让美国注意到了当年被自己砸开大门的国家爆发出了令列强刮目相看的力量!此时日本的对手是号称“欧洲压路机”的俄国,日本不仅敢对老牌列强呲牙,还敢抢先动手!虽然因为俄国拒绝美国的资本进入东北,使得美国支持日本与俄国竞争,但日本对俄国的动武还是让美国警惕起来了,于是美国开始切实的把注意力转向了亚太地区,转向了日华,逐渐增强了在美国亚太领土的驻军实力:菲律宾从1902年的3万4千余人增加到二战前的近5万,夏威夷、关岛、中途岛、威克岛都增加了军事设施,并且在加州沿岸增加了不少的补给港、维修港。圣迭戈就是在这个特定的历史时期提出的建港,可谓是抓住了美国不安心理。
就在日俄战争爆发的第三天即1904年2月11日,西奥多罗斯福总统就指示美国驻天津公使康格立即派出文官和陆战队军官作为观察员就近观察、详细了解这场战争的各种细节:轻重武器、辎重、战法、训练、气候影响、基地建设优缺点等等所有可能影响战争胜负的因素。
当亨利和查菲合作的第一个调查组出发的同时,由天津驻华公使馆发回的第一批观察员对于日俄战争的报告也送到了查菲手中。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