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我知道,蒲松龄蒲先生!”鬼女插嘴道。

春秋战国时期的黄帝说、汲家琐语、两汉时期的列仙传、神仙记、玄黄经、六朝时期的冥祥记、神仙传、神异记、冤魂志、唐代的古镜记、玄怪录、游仙窟、宋代的太平广记、稽神录、明代的汴京勼异记、剪灯新语、上洞八仙东游记传、松窗梦话、清代的客窗偶笔、平妖记、夜谭随录、萤窗异草……

在鬼间常识扫盲班的基础上,无愧博学之名的蒋徵列举了包括西游记、封神演义、聊斋志异和搜神记在内的一大堆古代神话著作来点评,讲得头头是道,通过进阶教学,蒋徵将神仙妖魔鬼怪之说硬生生塞进了一位马克思主义者的脑袋里,并且郑重声明,虽然这个位面许多内容同样来自神话传说,但若真按这些生搬硬套是会吃药的。

“天地隔绝始于两千年前,几乎完全消失是一千多年前,现在阴阳位面多少还有些交流,但两界与天界却已经完全隔离了,当然,西方那边也一样。”

“除了十八层地狱,最近几千年又出现了一些不在冥府范围内的小地狱,大家都怀疑对方捣乱但又拿不出具体证据,所以除了冥府确实掌握的十殿外,其他地方我个人建议你暂时别乱溜达,地狱现在太乱,留下冥府之门的大神通都未必能算到阴间如今的形势。”

“生死轮回、阴阳更迭、灵魂出窍、投胎转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世间万物皆有魂魄,但就目前而言,这个万物还是以动植物为主,越高等的生物形态越容易开启灵智也就是魂魄的初级形态。灵智成熟以后,华夏统称魂魄,西方则称之为灵魂,从凡间的科学角度来看,这是一种纯粹的能量体,生物体内最精纯意识的体现。十八层地狱本质上是意识能量的凝练提纯过程,不经历这些过程,许多魂魄随时都会溃散、难以稳固成形甚至无法投胎转世,也只有那些精英中的精英才能拥有与生俱来的坚强魂魄,简称英灵!”

地狱,被许多人认为是罪人死亡后灵魂会到的地方,这是一种误解。地狱的概念广泛分布于世界各地的宗教信仰观念中,佛教、印度教、犹太教、基督教和教等等,与人们对地狱的片面理解不同,阴间有地狱、而地狱不一定在阴间,殊不见还有诸多人间地狱就是这个道理。原则上,无论好人或坏人,灵魂归处总是阴间,也就是冥府,只有在阴间的十八层地狱才能叫冥府地狱,同理,对罪人的定义也分狭义和广义,狭义上的罪人泛指那些罪大恶极之人,而广义上的罪人即便踩死只蚂蚁也算,各种宗教信仰对罪人的划分应需而定,没个统一标准,但历经数岁月后,阳世的人们却都忘了冥府才是这个标准的最终制定者。

按照蒋徵的说法,普通人大部分也要进地狱的,但这并不说明大部分普通人是罪人和坏人,这就是个亡魂要在阴间过一遍的基本流程。

凡人的误解之二:所谓十八层地狱,并非指从上往下第一层到第十八层,也不像佛教中按受苦时间、刑法、程度来形容的几垓几京几兆,地狱的空间位置实际上不分层次。

“那如何界定死者魂魄最后去了哪个势力的地狱呢?”韩昶突然想到了几位至亲。

“主要看临终前那一刻的信仰,打个比方,有些人信了一辈子佛临死了却改信基督,但他最后见到的却可能是撒旦。”

“信仰?”

什么是信仰?是指人们将对某种思想、主义、宗教、政党纲领的崇拜、信奉与敬仰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举个例子,比如你过十字路口,如果这路口没有红绿灯,心里总会有些提心吊胆,因为有红绿灯,你才会有底气,红绿灯就是信仰,它使你充满了安全感,但这红绿灯是否准确?路过的其他人或车辆是否会按遵守红绿灯规则,你并不清楚。

所以,信仰本质上是一种迷信,一种无视客观存在的固执信念,是对宇宙万物缺乏理解的结果,与现代科学精神相违背。但在科学发展水平低下、人类对对宇宙万物又缺乏认识的近现代以前,信仰能够让人们对各种事情作出合乎当前发展需要的解释,起到了凝聚人心、安定社会、促进人类文明发展的作用。随着人们对宇宙万物有了根本上的全新认识,无神论者大量涌现,在以理性思辨、质疑权威、追求实证、理性批判为特征的科学精神指导下,近现代人类文明成果,包括精神和物质方面都获得了远远大于之前几千年历史的总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为人们带来了优质的生活,极大增强了人类文明的延续能力。

在这种情况下,信仰作为一种固执的信念,有时也会成了阻碍科学发展的绊脚石,当然,科学不是万能的,不断向真理靠近的当前科学还远不能解释人类内心和自然界的所有困惑,因此,信仰的存在依然非常重要。虽然科学不主张信仰,而发达国家引领的那部分人群大多数是无神论或不可知论者,但事实上许多科学家也有宗教信仰,可这并不能说明科学家相信上帝的存在,这只是一种“泛意识”,一种精神上的寄托,大部分科学家在研究工作和生活中能很好的区别两者。

春秋战国时期,孔子的学生子贡问孔子,“给你一个国家,你只能选择三样东西来治理它,你如何选?”孔子说只要三样东西:足兵、足粮、足信。学生又问,若取其二呢?孔子又答,足粮、足信。学生再问,若取其一呢?孔子再答,足信。没错,此信便是信仰!作为一个民族、一个国家,人民对国家信仰的重要性更甚于兵粮。一个国家的人民如果没有对国家的信仰,在发展过程中,开始迷失、忘却曾经的信仰,就没有发展方向和目标,最终将导致人民一片散沙、民族支离破碎和国家四分五裂。当然,也有被外力强行扭曲的信仰,比如被强国奴役的一些民族,要么奋起反抗,获得独立民族性要么被奴役,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从另一个角度来说,“一个没有信仰的民族”是不存在的,可以称之为民族的,一定是经历过很长时间沉淀,共同遵守相同的信仰、道德与法律并逐渐形成的一个共同体。

世界上任何民族都有自己的信仰,如果没有信仰就会被历史淘汰,而早期人类的信仰就是与死后世界密切相关的丧葬文化,譬如二十五万年前的南非纳勒迪人、十万年前欧洲旧石器时代中期的尼安德人、两万五千年前的中国山顶洞人……我们死后去向何处、我们的子孙有哪些?最终都体现在大量的陪葬品与墓碑雕刻上,人们始终遵循着“生,事之以理,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理”的古训,“丧尽礼,祭尽诚”,人类发展各时代的亲情、孝悌、道德、习俗、法律、崇拜等在丧葬文化中都有充分体现,在漫长岁月中生生不息、代代流传。

蒋徵强调在对科学素养与科学精神越来越重视的阳世人间,信仰的作用虽然逐渐趋于弱化但重要性依旧,甚至直接影响到阴间的存在与地狱的兴衰。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