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春秋时期,有五个主要的国家:齐、晋、楚、秦、宋,因为五国都曾担任过“霸主”,所以史称“五霸”。其中“宋”的国力并不强大,却是殷商之后,周武王分封天下时,为表示对先朝的尊重,赐给臣殿中位置最高的“公爵”,传到宋襄公,他竟以此作为骄傲自高的资本。

这位爵爷无德无能,假仁假义,却又虚荣心特强,咋咋呼呼,连哄带骗,甚至死皮赖脸向列强乞求,才当了一次挂名的“霸主”。虽然总算挤进“五强”,终被楚所败辱,受伤而死,后代们更加衰落,丧尽雄心甘当附庸,仍不免屡受外侵,才累得墨老先生去奔波救援,但墨家虽然锲而不舍,弱为强食却是必然,他们可能暂缓、却阻止不了历史的趋势,就这一点来说,也算是“墨家”的悲哀。其实,在这种趋势下,不仅稍弱的宋,便是齐、晋诸强也都脱离不了灭亡的命运,即如晋便蜕裂为“赵、韩、魏”三国,因而又被统称为“三晋”,与齐、楚、燕、秦成为当时力量比较强大的代表。但这些国家绝不肯“和平共处”,战争更加频繁,发动战争的理由也不必再假惺惺的“奉天命”,只要自己认为需要即可,所以中国社会也就进入大动荡的局势,史称这一段历史时期为“战国”。

还在子贡为救鲁而奔波于四国时,晋君就已经是个傀儡,政权主要由赵氏、智氏、韩氏、魏氏、范氏、中行氏六家大臣掌握,史称“六卿”,“利益分配”规律,又决定六家大臣彼此间争斗不休。面对外部强敌,他们暂时“同舟共济”打败吴王夫差后,秦、楚、齐、燕等一时构不成对晋的威胁,没有外患,六家之间的争斗,便又越来越激烈,趋于白热化。

先是赵简子名“鞅”以私人恩怨处决了邯郸大夫“午”,范氏、中行氏两家“主持正义”发兵讨伐赵鞅,赵氏不敌,退到自己领地的城堡晋阳智氏掌门人智跞与范氏矛盾很深,韩、魏两家与赵氏的关系密切,有几代的交情,不能坐视赵鞅陷于困境,于是三家合力,又“奉晋公之命”攻打范氏、中行氏,力量变成四比二,范氏、中行氏处于劣势,最后四家灭了那两家,共分其地。由于智氏在此役中出力最大,便攫取了大部分胜利果实,由此成为四家中的最强者,居于领袖地位。

智跞、赵鞅相继死后,智氏的继位人名智瑶,号智伯赵氏的掌门人无恤,号襄子魏是桓子,韩是康子,朝政由智瑶主持。

智瑶长面、美髯,力大过人,又聪明过人,料事必中,深得父亲智跞智宣子的喜爱,但在讨论立他为继承人时,叔父智过却表示反对:“瑶有五长,惟一短:恃才骄人,刚愎自用,且暴而贪。不能容人者也不容于人,他日必败智家!”可惜智宣子不肯听。

智瑶上任后,由于势力最强,不臣之心也愈炽,但韩、赵、魏三家显然是障碍,便与谋士们开会,商议怎么把三家清除掉,不过三家力量虽然相对较弱,但被逼急了,就可能合力对抗,便不易收拾了。

谋士郗疵早知主公心意,预先谋划已定,首献“剥皮食果”之计:“可以假借晋君之命,让咱们四家各献百里之地充实公室,等于剥下他们一层皮,以后再找理由剥几层,渐渐吞食,越小越容易吃,最后三家就都为我们所有,既省力又实惠。”

豫让摇头:“人家不让剥怎么办?”

智瑶大笑:“此计甚妙!韩、魏绝不敢公开违君命,赵无恤是个刺头,他不听话就打他!我还正愁找不到理由。”原来他连层层剥皮都嫌慢,想一口吃成胖子。

豫让更了解他,这回也点头:“咱们乘势逼韩、魏也出兵随咱们共同击赵。”

智瑶当即拍板。

接到通知后,韩康子气得拍桌子:“什么充实公室,还不都落到智瑶肚子里?喂肥了他!”

谋士段规劝谏:“智瑶贪而暴,性格残刻,报复心强,咱们第一个反对,必首受其害!可以暂时顺从以骄其心,等他碰了别人的钉子互相争斗时,咱们再观察形势的变化,趋利避害相机行事。”

魏桓子也不肯摸老虎屁股,赵襄子则断然拒绝:“祖先留下的土地,一寸也不能送人!所谓君命假冒耳!”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