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从大牧主巴图仓布的家里出来后,三人走到村南边的一条东西走向的土路上,那里还有一个着土布单袄的牵着四匹马的人。此人从外表上看,很象本地人。

“宁布,”池田一郎把一日军军用饭盒递过去:“赶快吃,我们得在天黑前到甘旗卡,明天到吉日嘎朗一带看看。”

牵马的人青年把忙把马绳交给渡边与吉田骏,接过盒饭狼吞虎咽吃起来。他叫宁布,是从呼伦贝尔来的兴安陆军军官学校军士侯补生队的学员,这次跟池田一郎出来,主要是为了看管马匹与先到牧民家看情况。

渡边正雄与吉田骏二人在旁吸了一阵烟,等宁布吃完饭后四人立即上马向伊胡塔方向飞马而去。现在渡边的心情似乎好了许多,他感到这次没白来,只要巴图仓布能把此事办妥,再找几个当地有影响力的努吐嘎达,嘎查达之类,好好活动一下,估计能达到目的,再去其它旗县,呼伦贝尔等地,招齐几百人,也许不成问题。因他们是打着招收学员为名活动,一般也不用兴安陆军军官学校的名义,只用某些普通学校的名义活动,因而,不明真相的农牧民并不怀疑他们。这次找巴图仓布时直接用兴安陆军军官学校的名义谈,只因巴图仓布已知道池边一郎的身份,而且以前也曾在日军当过翻译,会讲流利的日语。所以,他们三人直接把此事点明,为了掩盖事实,他们也没带宁布到巴图仓布家。怕他知道了内情后在学员中泄露而坏事。这十多天他们跑了好几个地,效果不理想。这一带农牧民对上专校,去日本留学之类不再感兴趣,老是以兵荒马乱时期不敢外出为由拒绝。已招到的,也是用免费,负担来回路费之类优越的条件为饵,勉强打动他们的心的结果。现在他才终于悟出来,明白了直接找人不可能。只能靠象巴图仓布这样的有权有势的人代办才有希望。

当他们路过离白音召四十多里的一个叫麦拉苏台艾里麦拉苏台,有柏树的意思,艾里,即村的小村时,遇到一个正赶着两头牛准备上山的一个二十多岁的青年,池田一郎就勒住马,和蔼地笑着打招呼:“乃吉,你好,上那儿去呀?”

“去放牧,”这青年停住脚,也笑着答:“顺便看看地里的庄稼。”

“哦,”池田一郎看了一眼渡边正雄,四个人就跳下马,走到这位青年前:“你的地里的庄稼还好吧?”

“还行,今年没遇干旱,秋后收成也差不多吧。”小伙看着四个人:“你们从哪来的呀?”

“从甘旗卡来的,我们是旗公署教育局新来的老师”来这招收学生。

“哦,”小伙子面对陌生人,也就没问别的,只是笑笑:“是来找白音召的巴努吐嘎达吧?”

“你什么知道的?”池边一郎一惊:“我们好象不认识啊。”

“听说他有个连襟在旗公署当教育科长哪。”小伙子说。

“哦,”池田一郎这才恍然大语:“乃吉,你叫什么名字呀?”

“我叫阿拉坦,”小伙子边答边问:“乃吉,你呢?”因他们年龄年龄而不知各自的实际年令的陌生人,按习俗不便以称兄道弟相称,所以一般只叫乃吉,意即朋友。

“我叫朝鲁门”池田一郎随口答道。他与渡边正雄与吉田骏不同。渡边是刚从关东军矾野部队调来,而吉田骏则是关东军郑家屯地区特高科的一个参谋。两人因接触蒙古人的时间不长,所以对蒙古语一窍不通。而池田一郎则在兴安陆军军官学校任教多年,整天与一群蒙古族青年打交道,自然学会了蒙古语。因他所接触的学员,分别来自内蒙古东部地区各地,他也弄懂了各地方言的差别,其流利的蒙古语甚至连科尔沁,呼伦贝尔,锡林郭勒一带的所有蒙古人都以为是本地人呢。会了蒙古语,他自然也就给自己起了一个蒙古名。这样他到蒙古族地区就大派用场了:“我们是从兴安那边过来的。”

因渡边正雄与吉田骏不会蒙语,怕被阿拉坦问住而露馅,当池边一郎与阿拉坦对话的当儿,两人牵着马与他们拉远距离,只留池田一郎与宁布与阿拉坦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