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这是出自于老子的道德经,知道这句话的人很多,但真正能理解的人却很少,那么这句话的真正用意又是什么呢?
没有多少人知道,也没有多少人去理解这话的真正含义,吴愆在研读了不下千册的道家经典后,给出的理解是平衡两个字。
在吴愆看来这句话的意思是,在修行的过程中由于功法的不同,或多或少的都有修炼到的地方和修炼不到的地方,那么修炼到的地方和修炼不到的地方就有了强弱之分。
如果强者恒强弱者恒弱,那势必会产生不平衡,而不平衡所带来的结果,会使修行之人要么走火入魔,要么功力尽废,还有一种可能会身死道消。
这样一来就需要一种方法,来消除功法所带来的问题,而老子的道德经上的损有余补不足,就是告诉人们,要去消除功法之中多余的一部分,补上缺少的一部分,虽没有说明具体的方法,但也指明了方向。
如果是普通人看这一部经书,如果看得懂也会在生活之中,调节自身的平衡,利用损有余和补不足这两个特性,就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当然了对于修真者而言,如果本身没有达到修改功法的程度,那只能在得知功法的特性后,在修行过程中采用各种方法,去做到损有余补不足这两点,从而使得功法达到另一种平衡。
而说到具体的方法,无非就是利用天才地宝、法宝,丹药,来去除修行功法后所带来的不平衡。
当然方法不只有这些,还有一些人发现了一种,可以利用修行两种截然不同的功法的人,居然可以在功法之上达到损有余和补不足,并且最好是男女同修互补阴阳,这样的方法被修真界统称为双修。
还有一种因为修行者的体质的不同,会在其中出现一些特殊的体质的人,这样的人对有一些拥有特殊功法的人,有着很大的好处,可助人修行提高对方修行速度或突破关碍。
这样的人是活着的人形天才地宝、法宝、丹药,因为这样人的存在,修真界给其命名为炉鼎。
关于炉鼎的使用和运用方法,大体上分为两种,一种是短期使用,另一种是长期使用,由于炉鼎本身也是修真者,所以在修真界没有明目张胆的使用的人,所以修真界提倡、推崇男女同修,抵制利用炉鼎。
因为利用炉鼎大多是利己而损人,采用一种近乎掠夺的方式,损伤炉鼎的根基来获得短期的好处,一次两次还可以修补得回来,而次数一多想要修补回来,那所要花费的代价就会难以想象。
所以一般利用炉鼎的人,在利用完后基本都会丢弃或杀死炉鼎,由于炉鼎本身的体质特殊,所以在修行之上也进步极快,说是修仙之根苗也不为过。
这样一来,在发现了这一点的修真大派,就下大力气来寻找这样的人来传道授法,成为各大派的根基。
由于这样的发现,各大派开始发出禁止使用炉鼎的命令,同时还发出了另一道贡献炉鼎可得到修道外物的奖励,一时间炉鼎成为了人上之人,而随着时间的推移,炉鼎这一名称渐渐被仙根所取代,再也没有人敢提及炉鼎一词。
吴愆如果想使三种功法一齐达到道基之境,除了淬炼本源、打熬根基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平衡,想要平衡,除了根基深厚稳固、本源精纯外,就是三种功法的互相制衡,互补、互进、互通,达到一个良性的循环,只有这样,才有可能筑就道基,成就三种功法一齐突破到道基境的可能。
但如果想要使三种功法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其前提是三种功法呈现出一种三足鼎立的状态,简单来说就是势力均衡。
而当下首要的问题就是,吴愆的体修功法,和神修功法没有达到气修功法的高度,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达到吴愆的要求,使三种功法一齐突破到道基之境,从而使得吴愆在突破后,获得最大的好处,成就强大无比的道基。
道基本就是成道之基,拥有一个强大的道基,对于以后的修行之路有着巨大的好处。
强大的根基是修行的根本,只有根基越强,才能走得更远,而在修行之中,之所以在成就道基之前,要有类似凝元、淬乾坤、静千念,这样的方法存在,除了要为成就道基做准备外,还有一层就是为了去除因为修炼所带来的各种问题,其中包括,修炼不当所带来的杂质,还有功法的,没有修炼到的薄弱部分会得到加强等问题。
现在的吴愆,虽然体修的淬乾坤,和神修的静千念,没有达到气修的凝元高度,但这也不妨碍吴愆对照功法中所述,进行淬炼本源、打熬根基,这样虽有些许的不足之处,却也可在淬炼本源、打熬根基的过程中,慢慢体悟这一过程,并可以适时的修改其中的不足之处。
这样的方法虽然慢,但也不失为一个方法,在修真界中大多数的人,都在运用这一方法,进行筑就道基之前的最后一步。
而吴愆现在就准备运用这一方法,一边淬炼本源、打熬根基,一边慢慢体悟其中的不足之处与奥妙所在,争取在短时间之内,让三种功法达到齐平,为筑就道基之前做好最后的准备。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