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看着镜子里的自己,脸色微黄,还有就是双下巴给出来了。

“胖点儿好,经济危机,把肉长在身上比较踏实。”想起“每当以瘦为美为终身追求的曼玉发愁我又多长出肉”来的时候,就这么劝她。

没想到,转换一个水土要花这么长时间,还是有些不适应,而街上感冒的人太多了,“供暖”这种人类最基本的需求,一旦和经济利益挂上钩了,那就真应了老妈常说的一句话:“冬天来了,老天爷要向穷人算总账了!”

温饱温饱,“温”还排在“饱”前面呢!可见呆在暖和的地方,远比吃饱肚子,更幸福。

有阳光的地方,就有温暖。

今天去的西站油库,就是这么一个温暖得不得了的地方:阳光普照,除了一个又一个巨大的油罐以外,就只有阳光照耀下的原生态沙石土地了,运油专线的铁轨长长弯弯地伸了进来。办公楼,也就是那么一圈儿水泥建筑的平房。“联众能源”的大牌子就在这圈小平房的正中间。

出租车被火车线进入油库道闸口的值班室人员,按规定给挡住了,余下的一公里沙土路,只能靠步行自己进去了。真后悔,没开车过来。虽然自己的驾照只有半年,可是也足以应付这种业务拜访的需求了。并且,正是为了这种又远又偏又不通车的地方,才正需要啊!临下车前,留下了出租车司机的手机号,就怕他不回头拉我。千叮咛万嘱咐,他说等我办完事了,打他电话,一定过来这里接。

温暖啊!

这里一定很少来外人,因为,仅有的几名穿着蓝色工装的工人,都向我扬起了脸,好奇地打量着这个异物。

“居然有人是走着进来这里的!”

我想他们一定在嘀咕这句。

张处介绍的这个地方,肯定是他“奋斗”过的地方。

孔总是张处的朋友,这里归他管。当然,落实到我想卖的东东,这又归技术口的龚林夫龚工负责,孔工在电话里清清楚楚地报了龚工的固定电话还有小灵通号,于是就这么着,来了。

在孔工的办公室,见到了我童年住平房时代才用的铁质脸盆架子,还有洗脸盆,这个东东,一下子把我拉回到了30多年前,那些每个黑暗的早晨里,第一个亲密接触的东西。还记得初中时有一次,写过一篇日记,写在冬天里,老爸出差了,老妈也不在家,只有我们四个孩子当家。老爸出门前,把所有他能做到最好的东西都做了,其中有一个细节就是:“脸盆里有半搭在盆沿上、冒着热气的洗脸毛巾,在黑屋子那亮着的昏黄白炽灯下,特别好看。尤其是那个热气,在顺着毛巾慢悠悠得升腾、升腾……”这个细节被初中的语文老师当作经典作品,不仅在全班同学面前朗读,还说收入她的书里呢!

孔工正好走开了,我就坐在门口的沙发上一边等他,一边看着这个脸盆和脸盆架子走会儿神。

这间办公室里坐着对桌的两个男人,一个戴着安全帽,说叫我等孔工的另一个没戴,在液晶屏幕上专心致志地看着什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