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以某一章为题……颜畅对这个是不陌生的。

就像胡书记说的,要有科学发展观。

八股在发展,明中前期的八股出题规则和明后期、清代,有很大不同。以一章为题,这在八股尚且处于初级阶段的明代中前期是不能想象的,但是在清代,那就是稀松平常……经常这么考。

所以,以一章为题,其他人觉得新鲜,颜畅背靠互联网大数据,已见过不知多少。

双林书院的几个老头显然没想到八股题目竟然还能这么出,都露出思索模样。

耿定向很满意众人的反应,接着道,“至于具体选哪一章,本官就不做主了,还是由双林书院贾院长出题吧。”说罢,又补充一句,“如此出题,不管谁胜谁负,任何人都不会有说辞。”

颜畅也顺势下坡,看向贾师宪,“那么,就请贾院长出题吧。”

贾师宪见颜畅如此平静,心底突然泛起不好的感觉。心底虽是不安,面上却不肯表露,“小友文思敏捷,可谓大才,做书院一先生未免可惜。都说人尽其才……”

颜畅听罢一笑,“贾院长该不会以论语、宪问里的章节为题吧”

贾师宪含笑点头,“便以‘子曰、孟公’一章为题,小友以为如何?”

颜畅面上笑嘻嘻,心里MMP,点头道,“晚生明白。”

要说古代文人骂人真是拐着弯,你不懂文化,连他骂了你,你都不知道。

子曰、孟公一章说的是什么?

子曰:“孟公绰为赵、魏老则优,不可以为滕、薛大夫。”

什么意思?

孔子说:“孟公绰担任晋国的赵氏、氏的家臣是绅绅有余的,但是做不了滕国和薛国这样小国的大夫。”

此情此景,颜畅可以解读为:你颜畅担任崇正书院的教书先生是绰绰有余的,但也就这么大出息,做不了朝廷的官员。

颜畅可以想到这一层,旁人没这个遭遇,却不一定能想到这一层,甚至……如果觉得贾院长品德高尚,也可以理解为贾院长这是在夸耀颜畅——别看颜畅现在只是教书先生,人尽其才,当官才能发挥更大的光和热……

题目越长,破题就越难,如今天这般,直接以一章为题,很可能是大明开国以来第一遭。如今只是大明嘉靖年,八股文还处在初级阶段,破题虽然有破字、破句与破意三种,但现在大多数人、大多数八股文章,用的都是破字和破句,破意很少。

一般八股文的破题句只有两句,如果是长短句,用破字、破句当然好,如今是以一章为题,如果再用破字和破句来破题的话,几乎没有成功的可能。所以,只能破意。

上面这些站在后世、具有完整八股攻略的清代学子看来当然很容易,可放在明代中前期,首先就得突破破字和破句的思维禁区。

打个最简单的比方,印度人吃饭就是手抓,千百年来都是手抓,这时候在他们面前放一锅热气腾腾的火锅,你让印度人怎么吃?让中国人吃火锅很容易,因为中国人习惯用筷子,但人家印度人就是想不到用筷子呀!这就是思维惯性!就算印度人也用勺子喝汤,他也没法用勺子去吃火锅!真用勺子去吃……那也不是吃火锅了,而是喝火锅底料了;老北京的涮羊肉火锅,那汤还能喝;重庆的麻辣火锅,那汤能喝下去,就真的是勇士了。

再来比方那就更容易了,后世高考最引人注意的就是新题型。每次出现新题型,学生老师都是一片哀鸿。知识点就是那些,不多也不少呀,为什么出现新题型就惨?为什么出现新题型很多学生都答不出来?还是那个答案,思维禁区。以前看到题目,学生都有固定的思维模式去答题,现在出现一个新题型,过去的思维模式不行了,自然很多学生就做不出来了。学生怕答不上来丢分,老师怕学生答不上来分数低。

以一章为题、从未见过的题型,外加破字和破句优先的思维误区……双林书院五个老头几乎都是皱眉沉思。

五个老头皱眉沉思,颜畅可没什么烦恼的。打开相关网站,输入关键字,一个回车键,文章也就出来了。只……范文虽有,却只有三篇,出自清乾隆刻本《直省乡墨得珠》,是某次乡试的中举学子的文章。

颜畅可记得这个贾师宪是进士出身,学问自然要比普通举人强得多,当初秦焦裕也说过,贾师宪临场做的文章,甚至有可能比范文还好。要是状元文章,颜畅当然会直截了当的拿出来,但举人的文章……颜畅总觉得有点不踏实。

既然纯学问比不过,当然只有来暗的。

颜畅站在原地不动,只默默的看着双林书院五个老头。

五个老头本来还在搜肠刮肚的想着怎么破题,无奈颜畅就那么死死的盯着,心里越发的不自在,可顾及到身份,也不能开口制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