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刀剑未分,所谓“隋剑唐刀”,其实是一样的。后世传的神乎其神,“一刀劈下,人马俱碎”的“陌刀”,其实完全可以叫做“斩马剑”。而此刻五代之时,战剑仍是沙场利器,易中行自己都组建了“四方长剑都”。
但似乎从宋朝开始,天朝的主战兵器变成了环首刀,以及其他各种延伸出来的刀。曾经威名赫赫的将军必备神器“长槊”,也变成了普通的“长枪”。
这种演变说白了,就是因为一个字钱!
居延汉简有载,汉代一把普通剑器价格在600到750钱之间。而一口一尺二的短刀只需要30钱。即使排除两者用料上的差距,剑的价格也要比刀高出两倍以上!
剑的铸造难度高,相对易折断,是原因之一。
但汉唐之所以用剑多,是因为这段时期,凭武功封侯才是正途,汉朝有“无日不战”、“非军功不得封侯”的传统,如班超投笔从戎的故事数不胜数,因此成就“强汉”之名。唐朝亦有“请君暂上凌烟阁,若个书生万户侯”之句。他们都舍得在兵器器械上花钱,玄甲铁骑、陌刀军就是其中的代表。这时候士兵的主要组成部分是良家子,一些质地良好的兵器装备是自家的。
但到了宋朝,从上到下都在打压武将,偃武修文是基本国策。又因为北方强邻在侧,又无天险可守,只能维持数目庞大的步军。士兵装备采用的是配给制,士兵是流民、灾民、贼配军。官老爷们哪里肯为这些丘八弄出如陌刀那么贵的兵器,只好一切从简了。刀多好,皮实耐造又便宜。长矛和白蜡杆更是经济实惠的代名词。
因此对军队,尤其是缺钱的军队来说,铸剑不如铸刀!
楚国有佛国宝藏,又开了银行,并不缺钱,但楚国膨胀的太快了,在未来还将变得更大,易中行领导下的军队当然是募兵制,区区一个佛国宝藏仅是杯水车薪。易中行觉得确实有必要为以后做准备,遂令凌霄子与司马凌风主持铸造铸造环首刀。
环首刀这个品种汉朝就出现了,一直是军中常用的制式武器。单论长相,环首刀其实和隋剑唐刀差不多。霓虹太刀受环首刀影响就很重,各种兵器形制技法基本上就是唐朝到五代这个时期传到霓虹的,到了明代又随着倭寇从霓虹反向输出回天朝。
一直到南宋时期,形状有了较大改变的环首直刀还同时被南宋、金国作为制式武器。再往后其地位才被我们现在较为熟悉的大刀所取代。
压服了天山派,整个西域暂时就没有威胁较大的势力了。但易中行的压力并不小,甘州回鹘和党项人时常袭扰,吐蕃势力也蠢蠢欲动。即使从经济角度来说,夺取河西走廊对楚国也并不是很划算,长期在这里维持军事存在对楚国的后勤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如果短期内仍然没有打通进入中原的道路,那么易中行就只能选择将重心移回四方城。那么在中原局势动荡瞬息万变的当下,将完全失去抢占先机的可能。
说起来易中行就生气,原以为大梁朝的崩塌会造成中原的混乱,对楚国入中原有所帮助。结果朱温父子身亡,朱友贞登基后,梁朝与晋国上演争霸,反而把岐国解放出来了,李茂贞派遣重兵严防西楚渡过黄河,易中行反而找不到机会入侵岐国了。
上官燕和司马凌风新招揽的云渺宫主几次在黄河沿岸与九天圣姬交手,因为人手实在不足,六扇门多数时候还要落于下风。
迟迟无法取得突破性进展的易中行在击败吐蕃对河西走廊的几次试探后,终于无奈班师回到四方城,准备休养生息几年。
没想到刚刚回到四方城,文武百官就给他出了一个难题:请立王后!
以欧阳明日为首,张文彻、马文超等人附议,他们连人选都给易中行找好了百官之首沈耀之女,沈冰心。
这一下就把易中行逼到了墙角,就在觉得自己有希望赢得上官燕之心的时候,若娶沈冰心为王后,以上官燕的性格只怕立时变回厌弃自己。而若是立即拒绝,又无疑会严重伤害沈冰心和沈耀的颜面。
“立王后,尽快确定世子是完全由必要的!”私下里,欧阳明日曾对易中行直言,“我父欧阳飞鹰之所以十五年未成大事,便是因为他无子!”
欧阳飞鹰不仅无子,连义子都没有,五代十国的义子可是有继承权的。
玉竹夫人在水月庵出家,欧阳飞鹰也没有侍妾之类的东西,就一心一意地等丁雪莲回心转意。某种程度上来说,还是蛮痴情的。四方城之所以人才匮乏无人来投,和欧阳飞鹰没有继承人是有很大关系的。当然,他还有欧阳盈盈,可以招婿,所以四方城才能勉强稳定人心。
现在易中行也面临这个问题,万一他突然挂了,西楚这个新的利益集团,立刻就会分崩离析。在主君死亡率非常高的五代乱世,追随者也需要一个相对稳定的保证。
易中行认同这个道理,最好的选择当然是就此选择沈冰心为王后,但是很不甘心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