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天朱瞻基来给太子妃请安,太子妃张氏屏退左右,让儿子坐在自己身边,低声对朱瞻基说:
“基儿,娘知道,你对你倾城妹妹情有独钟,但你不是普通人家的男子,你是皇家的男儿,是皇太孙,将来会继承大统做皇帝的。有多大的富贵,就有多大的责任,你得替皇家开枝散叶,繁衍子孙,岂能儿女情长,任性而为。”
太子妃张晗在单独面对儿子时总喜欢自称“娘”,她觉得使用这样的民间称呼亲切。朱瞻基闻听母亲的话,忙又跪下来伤心的对母亲说道:
“母妃,我连自己女人的事都说了不算,不能与自己喜欢的人天长地久的在一起,别说是做皇太孙,就是做了皇帝又有什么意思?”
“傻儿子,你现在还不是皇帝,自然是说了不算,不光是你,就是你父王的这些女人岂是由他说了算的。在民间,这婚姻大事不也都是由父母之命媒妁之言,为个男人谁不是三妻四妾的,大户人家有十几房妻妾还不是寻常事。难不成你身为皇子皇孙的就只有一个女人?你想为了自己的真情真爱,去追求婚姻自由,只能是妄想。儿子,你喜欢倾城只能把这心思放在你心里。你也是知道的,你皇爷爷对这太子之位原是属意于你王叔朱高煦,这些年一有机会就发难,弄得你父王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咱这东宫太子府有多少双眼睛在盯着,这齐家、治国、平天下,如果连个家都管不好,你皇爷爷和满朝文武会怎么说你?你可不能给他们找到说辞。”
朱瞻基低下了头,不一会又望着太子妃:
“母妃,父王这么多女人你可喜欢,父王爱你吗?”
太子妃闻听儿子问到此事,不免感到有点尴尬,想起多年以前,自己还是张家的那颗掌上明珠,一个美貌可爱的小姑娘。那年奉太祖皇帝旨意进宫,那时她看上的是英俊伟岸,战功赫赫的二皇子朱高煦,但是后来却是让她嫁给了体胖又有脚疾的世子朱高炽,她还真是难过伤心了好一阵子。命运弄人,形势比人强,女人就像一叶浮萍,只能任凭风把你吹向哪里,岂是你可以主宰的?
幸而燕王世子朱高炽心性稳重,温和儒雅,对自己很是喜爱。特别是朱高炽被封为皇太子后二人同舟共济,他对自己几乎是言听计从。只是这几年也许是男人年纪大了,就会喜欢年轻的女人,是想找回早年的感觉吧?太子朱高炽只是初一十五的到自己这里来,其余的时间都是在那些小美人房里,似乎根本不在意太子妃的孤寂。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皇太子朱高炽现在特别喜欢的是柔美狐媚的郭良媛,还生下了三个儿子,这郭氏有三个儿子傍身,何曾把自己放在眼里,只不过是面和心不和的应付自己。但是说到底,不管她在皇太子那儿有多少宠,她也还是大不过太子妃去。想到此,太子妃张晗对儿子说:
“最是无情帝王家,在皇帝眼里只有天下,一切都得服从巩固皇权的需要,岂能任由自己选择。想当年你皇爷爷喜欢你皇祖母的妹妹徐妙锦,由于太祖皇帝担心外戚势力过大会削弱皇权,都没有答应。现在你皇爷爷不让倾城做皇太孙妃,也是因为张家和孙家关系过密,又都有江湖背景,怕将来外戚干政,才又另选了胡氏,那胡氏的曾祖父胡大海是太祖皇帝时的功臣,两个儿子都已经死了,胡荣的父亲只是个养子,却照样给了他天家的富贵。”
“原来是这样?”
朱瞻基不由得一愣,他在意的不是别的,是皇爷爷为什么改了主意,是倾城为什么没有做成皇太孙妃。是因为与张家关系过密又都有江湖背景?张家是支持太祖皇帝打下江山的,祖师张三丰开创的全真武当派,这事朱瞻基早就知道。那孙家是什么江湖背景?朱瞻基还真是不知道,倾城也从来没有说过,也许她也不知道吧。朱瞻基想起死了的锦衣卫指挥使纪纲似乎说过,倾城的母亲来自江湖,身份不明这事。
太子妃张晗看朱瞻基一脸迷惑的样子,就详细的说与朱瞻基听。
原来,这孙家虽是兵圣后人,先祖曾出过无数的将军。但“瓦罐难离井口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年纪轻轻的英雄男儿先后牺牲在战场上,就没有机会生儿育女,所以这孙家在几世之后就渐渐的男丁稀少了。到了倾城祖父这一代,妻妾六房就只有孙愚这一个儿子。
众星捧月一般长到十几岁,孙愚生的一副出奇俊俏的身材和相貌,那是好一个百里不遇,面如潘安的小郎君。孙愚虽从五岁就学文练武,孙家也不惜钱财遍请天下名师执教,但他却是个不省心的孩子,家里拴不住他。那年,孙愚只带一书童离家出走,从十三岁起就行走江湖,去四方拜师学艺去了。
几年过后孙愚长成一位俊逸非凡、风姿绰约的青年公子,因长得漂亮引得许多富家小姐倾慕于他,使得孙愚不胜其烦。所以不敢露出真名,另取一名叫叶逐欢。因其文韬武略过人,琴棋书画具精,儒雅风流,人称“江湖探花郎”。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