玻璃瓶发出美妙之力的声音,瓶中物质浊了又清,终要定型!我看见一个可爱的男性小人,模样儿玲珑透顶。我们和世界还要奢望什么更多的东西?”
上面的文字摘自歌德的巨著浮士德,描写了用类似炼金术的方法混合数百种原料实现人造人的魔幻场景。古今中外人类一直梦想能够像造物主一样创造生命。如能成为现实,正如歌德诗中所述:
“我们和世界还要奢望什么更多的东西?”
那么,什么是生命?生命其实就是可以自我复制、有应激性且能够进行新陈代谢的机器。应激性的本质是对外界刺激的反应,新陈代谢的本质是和外界的物质能量进行交换。这两个特点现有的人造机器已经拥有,重点是自我复制。计算机之父冯诺依曼是第一批提出自我复制机器概念的科学家之一。根据冯诺依曼的设想,一台能够自我复制的机器至少需要以下几个部件:一个储存器,储存关于这台机器的所有资料,包括每一个零件的成分、规格、装配的顺序等信息一个制造流水线,从原材料开始制造每一个零件一个装配流水线,将所有零件正确地装配成一个完整的机器。有了这几个部件,再把储存器里的数据全部复制到新的机器中后,就完成了一次机器的自我复制。即便是运用现代技术,按照冯诺依曼的设想,一台自我复制的机器依然复杂得可怕,以至于至今没有人能够做出来。而需要解决的问题可能不仅仅如此。首先,原材料和能源哪里来?如果不能解决这两个问题,制造的生命永远只能活在培养基上。这样的话,需要引进一套太阳能供电系统以及采矿加熔炼系统。如果使用化石燃料的话,就需要把太阳能供电系统换成一个钻井加内燃机。其次,如何保证每次复制不发生错误,尤其是会被继承下去的错误?这就需要引进一套纠错机制,比如让和原型机不完全一样的机器把自己的储存器摧毁掉。类似的细节考虑可能是层出不穷。
林东脑子里不断地翻出各种思潮,最后又逐渐平复了下来。创造生命这件事情确实太震撼了,以至于他思考了很久。当然,他当务之急不是创造生命,而是填饱自己咕咕叫的肚子。先天神灵除了先天就点燃了神火之外没有任何有别于普通人的地方。所以一样会肚子饿,一样会困,一样会受伤。唯一不同的是,即使他们“死”了,他们也会复活。或者说,所有点燃了神火的生命都会如此,死而复生对他们而言是一种脱变的过程,是摆脱过去残旧的躯壳从而迎接新生的一个必然的经历。在这样一个经历之后,他们对于自身的道路也会更加明晰。当然,林东可不想饿死,宁做饱死鬼,不做饿死鬼!怎么能饿死呢!
这是一间破败的神庙,神像已经破败不堪,面容模糊不清,在失去了信仰之力的滋润之后,这座神像就在时间的摧残下变成了现在这样。该如何清理入侵者和他们留下的痕迹呢?林东一边走出神庙,一边思考着。他在自己身上找到了一样类似身份证的东西,一个二维码纹身,就在他的左手手心。二维码?那些入侵者可真会玩!当然,这个二维码纹身是诸神照猫画虎描绘出来的。这是一个荒郊野外,神庙所在的地方显然十分偏僻。往哪儿走呢?就在这时,三辆赛车出现了。这里明明是一个魔法与斗气的世界,可科技产物却接二连三的出现,这些似乎都是那些入侵者们的手笔,可这要怎么清理呢?那些入侵者肯定不可能只搞出了二维码和赛车,肯定还有别的!林东意识到了任务的麻烦,无奈地摇了摇头,然后去拦车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