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使者逃回长安,将信交给元载。元载打开书信一看,满纸皆是激愤之语、怨恨之词。仆固怀恩在信中陈情自表,具奏自己有六条罪名,但实际条条指责朝廷任用宦官、听信奸佞、迫害忠臣,致使君臣失心、社稷危亡。元载急匆匆奏报代宗皇帝,口声声说道:“骆大人所言不诬,仆固怀恩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目无圣上、怙恶不悛,不是要谋逆作乱又是要作甚!”

皇帝沉吟不语安史之乱刚刚平定,内忧外患、危机四伏,仆固怀恩如果真的兴兵造反,只恐天下再度将陷入大乱,将一发而不可收拾。他只得继续使用怀柔之术,对仆固怀恩万般安抚,希望他诚心悔过,不要与朝廷对抗。

元载见皇帝如此柔弱,而仆固怀恩又不肯奉旨进京,也不好再三相强,只得修书一封,将事情经过报知骆奉先。骆奉先看罢书信,冷冷说道:“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不是不报,时机未到。”

元载也不再提仆固怀恩谋反的事情,只是小心翼翼处理朝中事务。恰巧鹿友先生当日在青州拟制的文书送到桌案上,那封文书写得很明白,请求朝廷降恩,免除青州紫帐山一干人犯的死刑,将他们贬为奴隶,转到关西垦田农耕。元载匆匆看过,便批了两个字:准奏。这种小事,都由他代为批办,不用秉奏皇帝定夺。

批复文书飞出长安,在驿道上驰传,终于落到腊口使商克捷、捉钱令使曾善治手中元载批复的是,让他们二人去办这趟差事。商克捷、曾善治此时游于魏州、相州一带,接到朝廷的批文,不敢迟延,一路飞奔抵达长安,去户部挂了号,便正式承担起这项贩运奴隶、转移人口的使命。

商克捷、曾善治离开长安,往东进发,官道上车马行人络绎不绝多半是从长安城里往外逃的居民与客商。仆固怀恩图谋造反的消息不胫而走,而回纥、吐蕃大军压境、虎视眈眈,京畿地区的官民几乎全都知道,朝廷的军队难以与之抗衡,长安失陷是十有八九的事。京城贵胄、富户人家,纷纷携带家产离开这是非之地,有的去往蜀地,有的去往淮南、江浙一带,京郊的大道、小路之上,车马不绝。

路上的富户多了,强盗、土匪也就多了。终南、渭南一带,群盗四起,青天白日杀人越货、抢夺财宝,时日累积,竟至于互相攻伐,也分不清谁是官军、谁是土匪。商克捷、曾善治也不能幸免,他们离京七日,已经遇上三撮贼人,幸而只是些散兵游勇,都被他们赶跑,然而随行的二十名兵勇只剩下九人。

这一日,二人行在路上,正值秋气升起、暑气荡尽。他们你一言我一语说些闲话,陡然四面鼓声响起、号角齐鸣,一支三百人的军队将他们围住。为首两名将领,一个肥短,手中两柄铜锏一个瘦高,舞弄一杆铁棍。二人是谁?却是王致君和戴保国。

王、戴二人在漳河中毒以后,幸亏吃了薛半仙的解药,十天之后毒气解除,一月之后便恢复如初。他们回到相府,元载骂他们办事不力,恨不得吊起来打死。元载的三个儿子元伯和、元仲武和元季能与他二人有些交情,三人在父亲面前一番苦劝,救下王致君、戴保国,收在自己手下。元氏三兄弟皆有官职,就用职务之便,募集一只军队,命王、戴二人督领军队,在京畿一带劫掠路人,打劫来的财产由三兄弟均分。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