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第二日一早,魏无忌便率领部队开拔,小清已换回军装。向西走出十几里便看到赵胜的马车远远赶来,小清的部下也跟着赵胜赶了过来,赵胜见魏无忌已经控制了军队,喜不自胜的说:“感谢信陵君搭救,这支军队有多少人?”

魏无忌得意洋洋的说:“八万人。”

赵胜愕然问:“我听说邺下驻军十多万啊,怎么只带了八万?”

魏无忌说:“独子或家中幼子都没带。”

赵胜赞道:“信陵君果然仁义,名不虚传!”

魏无忌连声谦虚:“哪里哪里?”

长平之战已经结束,秦国已经携胜利之势包围了邯郸,赵胜通报了战况,两人带魏国大军向邯郸开进。

赵胜心想:“此间大事已了,无需在此耽搁,我若跟着回邯郸对战局无利,不如继续向南到楚国看看,不管是说服楚王派军队驰援邯郸还是攻武关以牵制秦国,都对赵国有利。”想到这儿便对魏无忌说:“信陵君带兵驰援邯郸,胜不胜信任,但如要包围邯郸,挫败强秦,帮手越多越好,胜想去楚国看看,楚国与秦国是世仇,如果能够说服楚王增援,对邯郸战局更有益处。”

魏无忌心想如果能把楚国拉进来会大大缓解自己的压力,让魏军少受损失,便表示支持赵胜的打算,赵胜随即带毛遂等门客赶赴楚国,小清觉得平原君那边需要人手护卫,便提出跟随,赵胜暗示她盯紧魏无忌,谨防他反悔。小清觉得有道理,自己又心系大伯大婶和陈家老小的安危,便跟随魏无忌继续行军增援邯郸,但是却命令部下护送赵胜赴楚,赵胜拗不过小清只好答应。毛遂借随平原君出使魏楚之机一辩成名在史书中留下佳话,只是他到死也不明白自己一开始在信陵君府的那番慷慨陈词之所以被接受不是因为剑舞得好,它仅仅是个巧合,实是恰好信陵君看到小清之后想出调兵计策的缘故。一百多年后西汉太史公记述这段历史时,只记录了毛遂出使楚国的史实,太史公并不是没有看到毛遂使魏的记载,只是毛遂说服楚王时借鉴了在魏国成功的经验,使这两段出使极其类似,毛遂在魏劝信陵君,在楚劝国君,两者身边史官配置有上下之分,记录也是魏简楚细,太史公写史记时又已过去百年,期间中原地区又经历了秦灭六国和楚汉争霸的混乱局面,史料已然不全,所以太史公误将两件事当成了一件事,在史记中只写下了毛遂力荐楚王出兵的故事,致使部分史实从此尘封。但是无论如何记录,小清在赴魏求援中的这番功绩就这样被遮盖住了,不能不说历史在这里留下了遗憾。

本书由潇湘书院首发,请勿转载!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