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考上大学之后,何蕊就想静下心来好好地读书,可是她的才貌太出众了,树欲静而风不止啊。
在几次文艺晚会上,何蕊代表班级去唱了歌、跳了舞,她的才貌征服了全场观众,她出名了。
在大学里,何蕊成了当然的班花,有人还把她捧为校花呢,追求者也是数不胜数。虽然何蕊简单而非正式地相处了几位男生,但是一直都没有接受任何人的求爱,她还是把持住了自己,专心一致地学习知识。
1982年春节期间,寒假快结束了,大三的第二个学期就要开始了,何蕊想早点回学校,于是她准备在元宵节的那天返校。
1982年2月8日那天是元宵节,在傍晚的时候,何蕊到达了市的火车站。何蕊早就买好了火车票,火车是晚上七点的,因此她就直接去候车室候车了。就在快到候车室的门口的时候,何蕊发现前面有一个身影很像老同学邱志诚,可能是由于激动或者是多年的期待的原因,她忍不住上前大声地喊了一声“邱志诚”。当这位男生闻声停下并且转过身来的时候,何蕊有点惊讶,这位男生真的很像邱志诚啊,个子、身材和长相都和邱志诚很像,真的好帅呀!何蕊再仔细地一看才辨认出这位男生的眼睛好像比邱志诚的眼睛稍微大了一点点,相貌应该说比邱志诚更好一点啊,当然眼神也许有些不同。这时,何蕊发现自己认错了人,显得有点尴尬。
这位男生也发现何蕊正盯着他看,当然他马上知道何蕊是认错人了,但是,当这位男生仔细地看了看何蕊的时候,他也惊呆了,他这辈子还从来也没有见过如此漂亮的女孩。这位男生虽然有过许多女生的倒追,但是在那天之前他还没有女朋友,或者说还没有找到他心仪的女生,因为他心里其实有一个理想的标准,直到这一刻他看到何蕊的时候,他才明白自己喜欢的女生是怎样的。这真是有点像辛弃疾的词青玉案。元夕里所写的情景一样,那天也刚好就是元夕,即元宵节。青玉案。元夕这首词的原文如下:
“东风夜放花千树。
更吹落、
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
凤箫声动,
玉壶光转,
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
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
蓦然回首,
那人却在,
灯火阑珊处。”
后来当然还有许多人为这首词谱曲、吟唱呢。而此时此刻,特别是“众里寻他千百度。暮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几句更能道出这位男生的心怀。
这位男生很机敏,当他发现何蕊很尴尬的时候,马上开始为她打圆场了,他微笑着对何蕊说:“你好!我是不是很像你的一位朋友或者同学啊?”
何蕊也很羞涩地回答:“嗯,是的,真的很像。”
两个年轻人就是这样开始了他们的第一次谈话。这位男生叫沈跃进,1958年3月出生,比何蕊大两岁多,很巧的是,他们居然是同一所大学里的同一届学生,只是不在同一个系而已,而且这天还是乘同一班火车回校的。这一年的元宵节,何蕊和沈跃进就是在火车里一起度过的,他们就这样开始认识,开始交往。
这一次邂逅开始了何蕊和沈跃进的感情历程。
沈跃进和何蕊是同一个省份来的,应该说是半个同乡,后来暑假的时候还一起乘火车到市,然后分别转车回家。从此何蕊与沈跃进就有了很多的接触,还曾经一起参加过一些学生会的活动,而最令何蕊心动的是沈跃进在学校演讲比赛上的精彩表现。在演讲比赛中,沈跃进表现出色,获得了第一名,他还用演讲比赛得来的奖金买了一个很精致的笔记本送给何蕊,何蕊当然很高兴。
沈跃进长相很英俊潇洒,很像邱志诚,言谈举止也有点像邱志诚,其中有几张照片里他简直是和邱志诚长得一模一样。沈跃进读的是文科,学习成绩非常好,人品也很好,而且还很有才华,他大二的时候就开始在报刊杂志上发表作品了。沈跃进可谓德、才、貌齐全啊,如果与邱志诚在各个方面比较的话,应该说沈跃进比邱志诚强,真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啊,特别是情商要比邱志诚高好多。
通过进一步的接触和了解,何蕊开始对他产生了好感,而且这种好感还越来越强烈,何蕊也偷偷地问过自己:“我喜欢上他了吗?”
当何蕊和沈跃进彼此间开始产生好感的时候,麻烦出现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