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来到紫雾溢出的地方,却发现周围早已没有了人。我有些隐隐的担心,我怕他们也像骊凰村的村民那样,吸入了那些紫雾。我有些焦急的四下寻找,但始终都没有发现。

我又一次走到了地表那块凹陷处,当时考察时,我只是对逸散出的紫雾感兴趣,但却忽略了一个重要的问题。在石灰岩密布的地方出现如此大体积的花岗岩本就是一件极其不正常的事情,除非这些花岗岩是人为转运过来的。

联想到当时老人自言自语的那些话,再联想到这里的地形风水,我隐隐的感觉到,这些紫雾可能和地下那座千年前的陵墓有关系。我用小锤敲击着凹陷处裸露出的花岗岩石板,随着裂缝的增大,依稀可以看见稀薄的淡紫色的雾气渐渐从地表升腾上来。

据我的推算,这块花岗岩石板的厚度应该在十公分以上,否则在我这样的敲击之下,就不仅仅是溢出雾气,而是已经碎裂了。如果这块石板和地下的陵墓有关系,那它应该是属于什么部分的,是墓室还是墓道?

看着那一条细小的裂缝,我陷入了深深的沉思。如果想要救治骊凰村的村民,那就必须要解开紫雾的奥秘,而这紫雾应该是来源于地下埋藏的千年陵墓,换而言之,若想救治村民,就必须进入这座陵墓。

可寻墓毕竟不是我梅家的长项,在这样大的一条龙脉中寻一座陵墓的入口,怕是十分困难。

这条龙脉绵延百里,山势高低起伏,而且经过上千年的山体风化,山形已经不是很明显了。而且此处是丘陵地带,没有高点可以俯视整条龙脉,如果没有摸金校尉的八卦罗盘,恐怕很难找到古墓入口。

而且从这里的地脉延伸来看,这条墓道的规模应该十分宏大,而墓室也应该更为雄伟。以这里的地形地貌来说,应该有两条规模相同的墓道通向墓室中心。

按这里的山石年份与历史发展来讲,这地下埋葬的应是战国时期楚国的王侯墓葬。

但若说这是楚国墓葬,那这规格未免太过庞大了些,《战国志》中记载,楚国国君墓,南北向,墓坑南北长五丈,东西宽七丈,四丈深,配有四条墓道,总占地半亩。

但眼前的这地形地貌绝不只是埋葬一个占地半亩的墓葬的样子,这是十分奇怪的一点。在那个时代,建造这样一个巨大的工程是很令人费解的,到底是什么人建造的这座大墓,建造这样一座宏大的墓葬到底又有什么目的?

再有便是这墓道,按规制,楚国国君的陵墓应该配有四条墓道,可这里却只能容下两条。试问,就连墓道规格都比国君墓室规模宏大的墓葬为什么会在墓道上偷工减料?

这些都令我十分不解,如果想知道这些秘密,恐怕必须要到陵墓中看看了。忽的,我感觉到身后传来了细微的脚步声。

“谁?!”我立刻起身,向身后看去,却发现是封灵站在我的身后。

“大家呢,他们怎么样了?”

“安全了。”她冷冷的回应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