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间到了贞观四年五月底,魏叔琬都过情报了解到,关中地区这几个月没下几场雨,而从北方传来的消息,突厥那边也滴雨未下,魏叔琬感觉又是一个灾年,而且想到了李二帝下会不会因为北方大旱而提前北伐,于是决定自己还是要照做准备,于是找到军械司的主事,让他把生产民用物资的作坊分出一半来生产军械物资,民用作坊这边只要保持收支平衡就可以了,之后又找来商行主事刘保国,让他开始从南方收购粮食运输到北方囤积起来,并让魏东加大对突厥那边的情报收集。
然后魏叔琬来到户部,安排人员去北方边关附近在修建十几个小型粮仓,此事本就是魏叔琬负责,而修建十几个小粮仓也不算大事,所以也就没告知刘政会,又安排人手提前收购粮食,并也派人去南方收购,然后通过商家运输回来,哪怕花费略高些也要做,等到了六月底,关中地区果然发生灾情,长安附近因为每年冬天都打井修渠,影响还不是很大,可远离长安的地方情况就不是很好了,秋收减产是一定的,另外魏东那边果然传来消息,北方突厥也因为发生旱灾,很多牲畜无法存活,所以魏东倒是接触一些小部落首领,倒是能购买些良马,不过他们都要求粮食交易,魏叔琬想了想决定还是去禀报李二帝下一下,自己私下做此事风险太大,毕竟要经过边关,自己兵部的官文是可以通过关防,单是粮食、马匹都目标太大,很多边关将领看到后都会禀报朝廷,而且估计此事李二帝下也会同意。
等魏叔琬见到李二帝下一说此事,李二帝下果然同意,而且很欣喜,魏叔琬对于军队缺少马匹的情况不太了解,大唐现在根本没多少骑兵部队,很多人都是骑着骡子,就连一些军队低级将领都是如此,尽管走私的数目不会很多,但哪怕只是几百皮马也会解决一部分问题,所以让魏叔琬大胆的去做,又问了问军械的情况,魏叔琬不敢隐瞒,只好把库存的情况告诉了李二帝下,这又是一个让李二帝下惊喜的消息,跟魏叔琬详细了解了一下情况后,想着要是早让魏叔琬去兵部,大唐军械的情况会不会好很多,然后就让魏叔琬离开了。
魏叔琬回到兵部找到魏东和刘保国,让他们配合一下,一起走私马匹,速度要快,不要走漏风声,今天看着李二帝下了解军邂逅的表情,估计要是突厥旱灾严重的话,李二帝下一定会北伐,而且武器的库存也给了他一定信心,毕竟比之前的情况好了很多,等到北伐的时候,估计就不能做这些了,魏叔琬给两人开了公文,又写了条子让他们从一品堂拿钱,自己先垫上这些,等之后在跟兵部结算,魏叔琬打算在做些准备,魏东和刘保国领命之后就下去做了。
之后到了七月底,时间又过去了一个月,关中虽然下了几场小雨,很多地方也都修渠打井,可还是有些轻微旱情,而朝廷也从边关将领那里得到了突厥大旱的情况,李二帝下召集了心腹大臣商议此事,打算对突厥动兵,这次来的文臣武将很多,有十几人,魏叔琬虽然年轻而且地位不高,但他现在主持兵部事物,而且在李二帝下心里的位置很高,多以也被找来一起商议,也是从此时开始,魏叔琬走进了大唐的权力核心,等人都到齐了,李二帝下把情况一说,武将那里一边倒的要求北伐,利用此良机把颉利打垮。
而文臣这边也很赞同,只有房玄龄和魏叔琬没有开口,他是宰相,思考的事情很多,魏叔琬是感觉现在并不是最好的时机,长孙无忌第一个开口赞同,说道:‘突厥大旱,其实力毕竟衰弱,颉利也一定最先保证自己部落子民的食物,这也会让其他部落不满,我们此时对突厥开战,他们不会全心全意的为颉利作战,这样对于我们来说就是个很有力的情况’。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