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番讨价还价后,二人答应下来。
一是高羽对他们有救命之恩,有所请求二人实在拉不下脸拒绝,再者虽说被软禁,但吃喝用度那是不缺的,也被礼遇,除了不出能堡。
二是高羽招募佃民只收三成佃租,确着实功德无量;佃农耕种乡绅地主家的田地,普遍佃租高达五到六成。
谈判的结果是,高羽指天发誓,等明年地里都长上青苗,就放他们离去。之后就是具体的事宜商量了,三人足足商谈了半个多时辰,才把初步的招募方案定下来。
高羽发现,自己没看走眼,这两人还是很有学识的,只是没有实际操作经验,还需要摸索,相比于高家堡一众大字不识一箩筐的文盲,那简直强了太多太多。
高家堡除了自己,就老爹有点文化,可老爹年事已高,招募佃民千头万绪,根本吃不消,自己又分身乏术,绑架这两个秀才是不得已为之。
苏青松和王子鸣打着商量,立刻开始了行动,首先书写招募佃农的布告,打算拿到尤溪县城甚至是大田等地去张贴。
高羽则派人去高薪聘请一些识文断字的文书加以补充。
三天后,一则轰动性的布告震惊了整个尤溪县。
尤溪河两岸的荒弃的良田要复垦,大量招募家中有青壮的家庭移居屯垦,家中的每个青壮男子都可以领五亩田耕种,女子三亩;头年佃租只需要两成,一年之后恢复到三成,并承诺永不加租。
而田地的主人,正是这两个月消灭两伙山贼的新任巡检使,高兴德。
高兴德素有民望,布告一出,全城轰动。许多人都不敢相信这种天上掉馅饼的事情,最高才三成的佃租,简直低到令人难以相信。
唯一的附加条件是,所有的佃农以两百户结成一堡,农闲时青壮男子参加训练,组成护堡队抵抗山贼。
在百姓看来,这根本不算是条件,抵抗山贼是所有人的愿望,结堡互相支援,还能大大提高安全性,保护自己耕种所得不会被山贼抢去。
最先响应的,是大田县逃出来流落到尤溪县的百姓,大田县被张山占据,民不聊生,许多人拖家带口逃亡来到尤溪县讨生,几个月下来,已经困苦到难以为继,很多人举家成为乞丐。
这种情况别说三成的佃租,八成的佃租他们也会做,否则这个寒冷冬天,就得被冻饿而死。所以仅仅一个上午,便有两百多人拖家带口的登记报名。
苏青松带着一众聘请的文书,忙的不可开交,登记造册,写路条,高羽则命人在通往高家堡的路上设置了粥棚,只要有路条就可以到粥棚喝粥。
沿着尤溪河两岸,已经事先划定了二十个聚集村,每个聚集村接纳两百户人,第一波两百多户的人一看,确实不是假的,是那么回事,顿时疑虑尽去,立刻就开始了新生活的创造。
高羽送去一些砍伐用的斧头和锯子,他们自己就无比主动的去伐木砍竹子盖窝棚,看的高羽一阵感叹,勤劳的品质早已刻入这个民族的基因,只要给他们一个美好的预期,他们就是世界上最勤劳和朴实的人。
临时集聚区已经划定了范围,并且规划了细节,由王子鸣带着一众泥瓦匠和木匠指导。这里将来会是土堡所在,两百户为一堡,既不会过于拥挤,防护的青壮也能达到相当数量,正合适。
窝棚二十户一排,一共十排,用竹子和稻草搭建,因为只是临时居所,所以并不大,只够睡觉用,茅厕统一在外面挖坑,窝棚四周挖沟设置排水,同时为了防火,目前除了防寒取暖以外,不允许私自生火。
吃食高羽每日派人来定量给粮熬粥,并发动佃民们自发管理。
热火朝天之下,因为竹子砍伐取材方便,所以第一个窝棚村短短五天便建成了,虽然远远谈不上舒适,但铺上稻草却足以防寒保暖了。
窝棚建成之后,高羽没让他们闲着,立刻开始修整田地,开挖水渠,等所有聚集村的水渠都挖通,就能组成水渠网,最后在上游筑拦河坝,恢复这三万亩良田的灌溉。
有了第一批示范,消息传回城里,顿时报名登记的人一下爆满,招募点被围的水泄不通。大批登记后的佃民启程,在粥棚的指引下去往一个个划定好的聚集村落。
苏青松和王子鸣有了经验之后,也更加得心应手。
高羽则负责各种物质的派发和采购,农具、刀具、铁锅、干稻草、耕牛,另外还要储备良种,也是忙的脚不沾地。
七天后,尤溪县城报名的人数才渐渐下降。一个县城的人口终究有限,只填满了四个村堡,共八百户。这些人当中,一部分是从大田逃亡过来的,一部分是被地主乡绅剥削的实在过于困苦的。
八百户近四千人,确实已经到达了极限。
于是,高羽又派人去别的地方继续招募,大田、沙县、永安、甚至府城南平。
为了进一步稳定人心,在安顿好了四个村堡后,苏青松和王子鸣立刻又开始了田亩的丈量、造册和分配,青壮男子每人五亩,壮妇三亩,几乎每个家庭都领到了八亩以上的数量,有的青壮多,甚至领到了三四十亩地。
这点上高羽是有所要求的,家庭必须有成年的青壮,而且多多益善,他不是慈善家,没有成年青壮,田亩就无法耕种,更无法成为他的兵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