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见袁枢、卢象升转呈仙家的公文都有相应批示,这说明仙家是关心大明政局的……关心就好,就怕仙家封锁天门不与朝廷沟通。
于是乎,袁枢刚到西城的承天使司衙门,都察院左都御史周应秋亲自等候,手里拿着厚厚一叠名册。
特别擅长炖猪蹄的周应秋自然是一个合格吃货,长得圆圆胖胖面目和善,递上名册,声音朗朗理直气壮,直言不讳:“袁天官,近来院中御史计较,以为仙家超然世外,行事自然秉持天道正义。而我都察院所设,本意就在监督朝纲百官,行纠察矫枉之事,不使奸邪跻身朝堂,行祸国殃民之乱事。”
周应秋观察袁枢神态反应,见无抵触厌恶之色,就继续温声细说:“从世情法理来看,我都察院就该效仿僧录司、道录司及钦天监旧事,从此隶于仙家门下,追随仙家,都察院上下廉洁自爱以身作则,如此监督朝纲百官,必能使朝野文武兢兢业业,清廉如水。”
袁枢翻阅名册,见左都御史周应秋起头签字,一应在京御史都有签字,按着级别从左右都御史、左右副都御史、左右佥都御史,再到京城周边的巡防、兵备御史,再到各类在京御史,大大小小过百人。
“周总宪,这是何意?”
“袁天官,我等并无他意。”
周应秋语气平和,微笑着:“再过不久,各地总督、巡抚、十三道御史、及兵备道员也会一同联名上奏,请朝廷改制,使都察院隶属于仙家门下。”
政变,这不是政变,那什么是政变!
袁枢脸色僵着,周应秋又说:“近日,院中上下共议令堂提议专设朝鲜总督一事,我等深以为然。此事若成,兵部侍郎衔无法统御朝鲜总督,故,应迁右都御史,加兵部尚书衔。”
袁枢还是不语,名义上的总督、巡抚大臣外派,一般都会加挂都察院佥都御史官衔,如宣大总督、陕西三边总督,现在的西南五省总督,又会加挂兵部侍郎衔,或者副都御史,或右都御史官衔,以增加其权威。
几乎,所有的督抚大臣,都在都察院挂名,这是一个遍及朝野的超级大衙门。
如果都察院上下一心同时易帜,这都不叫政变,那什么叫政变!
为了长生,为了跳出阉党这艘破船,这帮在扫除东林后,在朝野掌权、当政的家伙已开始迫不及待的要转换阵营,生怕动手完了,让其他人赶到前头去。
周应秋又取出一封名单折子递给袁枢:“这是右副都御史辽东经略王之臣;右佥都御史、山东按察使、兵部侍郎袁崇焕;右佥都御史、兵部侍郎宣大总督张朴,及右都御史天津巡抚毕自严四人回信。”
袁枢接过,就见折子里夹着以上四位的亲笔信,盖着私印。尤其是毕自严,他父亲袁可立的至交好友,三边封锁政策的强力支撑者……竟然也参与进去了。
隐约有窒息感,袁枢暗暗咬舌:“周总宪,此事若流传出去,就不怕都察院上下血流成河?”
周应秋口吻平静:“周天官少年得意,自不知人生苦短。今仙家出世,我都察院上下缔结同心,为追随仙家得享长生逍遥,又何必在意凡俗权势之争?不拘齐党、宣党、楚党、浙党还是什么秦党、阉党,比之仙家长生,这诸党之争犹如蜗角之争。细细想来,岂不可笑!”
“从古至今多少英雄人物苦寻长生而不得,今长生之机就在面前,哪能迟疑?”
“袁天官,再有月余时间,天下督抚联名进献血书于仙家。若仙家迟迟不应,我等也怕魏忠贤察觉,唯有联名上表朝廷,请皇上诛杀魏阉扫除阉党。”
盯着袁枢眼睛,周应秋口吻冰冷:“今箭在弦上不得不发,还望袁天官体谅我等唐突贸然之举。”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