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在打王者荣耀的罗沛接到一个微信好友申请,点开看到潘婷婷甜美的自拍头像,笑得嘴都合不拢了:“这才是哥们!好人一生平安!”
到了宿舍林洋和笑容满面的罗沛打了个招呼,洗漱完毕就上床了,昨天的觉还得补回来。
铺下的罗沛坐在桌前,被潘婷婷朋友圈的照片迷的神魂颠倒,一直拿着手机聊到十一点半,几个小时潘婷婷都没察觉屏幕对面是另一个人,罗沛也不是第一次接这种活,一顿花言巧语骗了潘婷婷好几张自拍,潘婷婷心里还有些小得意,心想其实也不过是个闷骚的帅哥嘛,还不是抵不过本姑娘的花容月貌。
第二天上午林洋带回早餐的时候罗沛一骨碌就爬起来了,兴奋的拉着林洋描述昨晚自己和潘婷婷的聊天经过,嘴上的口水痕迹还历历在目,想必昨晚是做了个不可描述的梦。
林洋皱着眉一脸嫌弃,从罗沛口中得知潘婷婷居然是之前班上同学说的参加支教的文学院两个人中的其中一个,现在有了美女的动力罗沛自告奋勇的要去找负责人报名,看那样子感觉谁要是不让他参加就是与组织纪律相违背似的,只不过他去了支教那种地方除了教小孩子逃课打游戏不知道还能干嘛。
林洋可没有心思管这档子事,昨天睡前想了想打算这个暑假去外面走走,武术的发展根基很广,每个地区都有自己独特的风格,早期的拳师对拳法有各自的理解,练出来的徒弟各有特点,而那时交通不像现在发达,所以地域性的特色很浓。
林洋把这个假期的行程敲定了下,地点就选在河北,形意拳的历史上和这里还有些渊源。相传形意拳诞生于明末清初,系姬际可所创。形意拳原名心意六合拳,也称心意拳,简称意拳,传至李能然之后,易名派生为形意拳。据史料载,确认姬际可是心意门拳法技艺的首传人。
据黄新铭著《姬际可传》载:姬际可,字龙峰。山西蒲州诸冯里尊村人(现属永济县张营乡尊村)。生于明朝万历年间,卒于清朝康熙初年,享年约80岁。乃心意拳的创始人。尊村原名宋村。西距黄河二里(今东迁七里),西南距蒲州三十五里,东南距中条山五十里。姬氏系明初由山西洪洞大槐树迁来。其父姬训,字学古。生二子。长子际时,次子际可。际可少年时,家有土地二百余亩,羊二百余只。其妻谢氏,生六子。
清朝乾隆五十五年手抄本《姬氏族谱》卷二载:际可“技勇绝伦。老年破流寇于村西,手歼巨魁。人号神枪。传艺河南,至今人以夫子事之”。少时从塾师学文习武。此后,际可练拳,手眼、身法、步,浑然一体。继练大枪术,造诣独精。
际可到少林寺表演了拳术和枪术,得到了僧人的称赞,亦从少林僧人习武中,大受启发。在居住少林寺期间,对明朝盛行于少林寺的虎、龙、豹、蛇、鹤五拳深入研习。一日,他见两鸡相斗,遂悟其理,创立了心意六合拳,前后各六势,概括为:鸡腿、龙身、熊膀、虎抱头。从学者甚多,杰出者仅郑氏一人。郑氏传曹继武,曹传戴龙邦、马学礼,此术得以弘扬。后来,形意碰撞逐渐衍化成三大流派,河北派是其中之一,代表人物是李洛能。
李洛能是河北深县人,以经商为主,拜戴龙邦次子戴文勋为师,苦学十年,人称“神拳李”,根据“心意诚于内,肢体形于外”的道理,认为“心意近于理,心理作用于生理方是人之本途。”而拳术特点是由内与外的相互作用表现的,因引将心字改为形字而称形意拳。李先生根据拳术的原理原则及特点,反复实践,对形意拳术进行了大胆的改革创新。其将拳理发展为“练精化气,练气化神”,在练法上采用了以掌代拳。将基本拳架中的步法由侧身弓步改为“三七”步,即将重心移至后腿,比例为前三后七,形成了当今流行的和形意拳基本步法。这一改革克服了原拳法中步大不灵的弱点。李先生重新修定了十二形,并增加了新编套路和对打套路,如杂式锤、五形生克及安身炮等。回到河北原籍后传授不少弟子,形成河北一派,其中赫赫有名的如郭云深、孙禄堂等。
林洋对形意拳的了解并不深,国术在传承上不说封闭,推广肯定是很成问题的。大众对中华武术的了解绝大部分都是只到太极拳太极剑这种老年人养生方式的程度,而稍微接触一些内家外家的年轻人还是和闭关锁国之前的那群人一个想法,认为中华武术天下第一,不出手出手分生死,传说中的境界把拳法提升到升仙的地步,简直和西方中世纪的宗教信仰没有区别。对于那种故事故事林洋都是一概不信,他这个人很唯物主义,对于自己没有见过的都是这种态度。
现代的格斗搏击以擂台的形式为主,无论mma或者立技,又或是摔跤柔术,都有自己的判定规则。林洋在接触了之后也有自己的问题,每个流派都用自己的标准,那怎么定义谁才是更强更高的一个?像内家拳的内功和练法从原理上说比外家拳似乎高明很多,但这能不能作为评判的参考标准之一?武术到底是分生死还是论道?精神层次和出手水平有什么必然联系?
这些问题林洋有他自己的理解,人和人的经历不一样,对问题的看法自然有区别,没有必要在他人身上找认同,只要做好自己就够了。
所以林洋的答案非常简单,一个词——能打。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