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娘可是有什么办法了?”邱元康听了一脸兴奋。
“还没有,正在想!”
“姑娘慢慢想。不着急,不着急......”
两人陷入了一阵沉默。犹豫再三,邱元康还是忍不住问道:“姑娘是哪里人氏?在哪里学的医术?独身来到河浥吗?在下着实好奇,还请姑娘解惑。”
木云萱笑道:“你这是在盘问我底细吗?”
“当然不是,姑娘精通医术已让我佩服,河浥有瘟疫,竟能抛头露面的救济百姓,在下真心好奇。”
木云萱双手抱怀,仰望着天空,不知道为什么觉得邱御医有一种特别的感觉,不想在他面前掩饰的太深,并不想欺骗于他。“江湖儿女行走江湖自然要光明磊落,我从南境来,师承药王阁!”
“药王阁?那就对了!”邱元康一脸兴奋,原来是药王阁的医女,怪不得看着如此不凡。虽然邱元康生在邺城,长在邺城,但对药王阁还是有所耳闻的,药王阁中齐聚了很多医术高明之人,诊病开药,很有一套自己的特点。
相传三国时期吴图老祖酷爱医术,发奋钻研岐黄之术,立志做一位济世的大夫,后来修得道术,不仅医术高明,还能预言风雨,而且他本人也青春长留,驻颜不变。战乱时期,百姓贫病交迫,死伤不断,所以这位老祖在百济山定居下来建了药王阁,常年为穷人治病,不收诊金,若是病重者好了,就让病人种植五颗杏树,病轻者种植一棵。这样长此以往,杏树就有十几万棵。春天眺望百济山,杏花漫天,如人间仙境;杏子熟了,他写了告示对人们说,谁要买杏子自行带一斗米换一斗杏子。随后又将杏子换来的米救济贫苦的农民。
而今百年过去了,吴图老祖虽已不在了,但药王阁和那些杏树依然存世。
如今的药王阁更是网罗奇医妙术,机关暗术,预言风雨,上达天机,是个神乎其神的地方。所以坊间多有传言:
杏林郁郁百济山,药王阁内有灵丹。
呼风唤雨知天机,济世苍生有神仙。
邱元康对这位姑娘更是连连称赞佩服。
“邱御医不必如此,无论太医院还是药王阁都是看病救人的地方。你我同为医者,应该知道这世上根本没有长生不老的仙丹,也没有百病能消的神医。所赖神者能达人知命、卜得先机不过是多了一份洞察与执着罢了。况药王阁在民间,面对的是贫穷的百姓,树皮草根,蛇蝎蚁虫都可以入药,比起太医院真的是随性很多。没有那么多顾忌,就能尝试更多的方法,收获更多的经验,久而久之,百姓们众口相传,也就神乎其神了。邱御医身处太医院、面对的都是皇权贵胄,行事用药自然有所限制。”
“姑娘所言极是。”邱元康闻言颇有感慨,不禁向木云萱拜了一拜。又娓娓说道:“元康祖上三代都是习医之人,到了伯父与父亲这代供职于王族的太医院。虽面对皇权利益,祖父一直教导后代子孙医者行医要对的起自己的良心,不畏强权、正气浩然。在元康心中,虽然皇权利益盘根错节,太医院更是鱼目混杂,叔父与父亲一直都是坦坦荡荡的正人医者。”
“那这样说来,你与令尊、叔父都供职于燕帝的太医院了?”
邱元康脸色黯然,“如姑娘所说,医者也有不自医的时候,十多年前我父亲得了不治之症早就不在人世了,我由叔父抚养继续学习医术,叔父年纪见长早几年去退隐归田了,陛下念及邱家医术颇精下旨命我入太医院补了这空缺。说起来在医术上的造诣元康不及父亲,若父亲在世,或许还能想到些奇特的法子,不像我这般眼见着这么多病人束手无策。”
“会有办法的!”木云萱安慰道。“邱御医有没有发现这次的疫症有什么特别的地方”
邱元康被这样问起,忽然发觉这些天只顾着看病开药,确实没有好好总结一下这次的疫症有什么特点。“这次疫症首先起病于肠胃,最后侵犯入脑而亡,半数有高热的现象......”
“我不是说这个!吴图老祖在《疫疹心得》中记载过:疫疹的病因是疠气,邪从口鼻而入,不论强弱,正气稍衰者,触之即病,且一人得病,传染一家,轻者十生八九,重者十存一二,合境之内,大率如斯。你看今天在驿馆中的那位妇人,我看她面色无华,气息不匀,并非身强体健之人,怎么她的丈夫、孩子都病了,而她安然无恙呢?”
“是啊!这就怪了。你这么一说确实是,这次疫症并非一人得病,全家被染,而是有的人家得了一两人,有的人家全都得了病,还有的人家无恙,而且得病之人大多是壮年的男性和孩子。”邱元康经木云萱提醒发现了这些特点,心中大喜。“这说明这次的疫症并不会传染,至于什么原因引起的?我想一定是什么共同的东西所致。”
“邱御医我到了。”
邱御医收起思绪,抬头看到已经到了客栈,“木姑娘明日还会来医馆帮忙吗?”
“明日我想去处理点事情。晚些去医馆吧!”
“好,那我在医馆等你。”说完揖手告辞离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