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眨眼之间,凌凤英家的亮亮要上小学,她陷入了两难的境地:把孩子送回老家还是留在自己身边?

凌凤英——凌立德的三姐,前后生育了4个孩子,早些年在外打工没挣到钱,小女儿和大儿子先后被寄养在婆婆和母亲家里,各自随着奶奶和姥姥生活,现在开饭馆挣了点钱,打算给这个生活在蜜糖罐里的小儿子无微不至的呵护,把他留在自己身边。

凌凤英从邻居的闲谈中得知,本地的公立小学只收取有本地户口或者在本地有房家庭的孩子,“这算是给外地人断了后路,有钱都上不了!”凌凤英气冲冲的对老公说道。

“这外地人永远也别想进城里的大门,户口在哪困着哩!没个当官哩还真没办法了!”段宏志说道。

从市场里卖猪肉的李大爷得知,衙门口附近有个专门为外来人员办的农民工子弟学校,市场里不少孩子都在那里上学。

上午退了市,段宏志叫上凌立德,一起去衙门口那所学校打探打探。

段宏志说:“小儿子快到上学的年龄了,打算秋天就让他先插班上一年级,这边学前班叫幼儿园,收费贵不说还学不到啥东西,都是城里人烧钱的地方。”

凌立德说:“看看要是好,我打算让大儿子也过来上,在旁边好管些!”

“那你小儿子扔家里啊?”

“小儿子成绩好,这几回考试在班里都是第一名,俩小孩在一块天天玩,大的马上把小的也带的不好好学了,把大的接过来我们自己看着!”

“伟伟能答应吗?”段宏志说。

“那也没办法啊,两个孩子都在这也不好照看,花钱多不说,还影响做生意,只能留一个了!”

“那样伟伟在家里也不好受啊!”

凌立德没有说话,无奈地摇了摇头。

绕过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地,两人到了一处形如四合院的楼房区,地方不大,四周围着六层的教学楼,中间一片勉强称为操场的空地。离近了迎面看到一处走廊上面用白底木板印着“向阳农民工子弟学校”几个油墨大字,进去能看到一展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里面能听到稀稀零零的读书声,在秋季里,这样的学校显得有些冷清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