炊烟袅袅,书声琅琅,世外桃源,朝霞夕阳,风动一庭花影。
韦风和王锦书相对而坐,两位都已满头银发。
不论从前是什么身份,什么关系,如今的二人均淡泊恬淡。
案上的两杯茶早就凉了,两人的谈话却还未结束。
王锦书抿了口凉茶,叹气说道:“唯明此求确实唐突,但这孩子行事从来妥当,这种不合情理的事,自是越发深思熟虑过。”
韦风摇摇手:“我不是觉得这孩子不妥,只是在那金陵城里太多的人事纠葛,我实在不愿再涉其中。”
王锦书点点头道:“师兄忧虑什么,我哪有不知。只是当初就不该同意唯明的请求。”
韦风深深叹了口气:“我原想你我都老了,什么事不想做,什么想做,都有了自己的选择。这帮孩子朝气蓬勃,个个胸怀大志,我又有什么理由去阻止他们。”
“是啊,天下之大,物华天宝。哎!只是这唯明怎么就和惠王府撞上了。”
“唯明和惠王府的缘分自有他的造化,祸兮福兮,现在讲为时过早。只是你我,还有贞儿还是离惠王府和整个京城越远越好。”
韦风说此话时干净决绝,这和他***骨仙风,为人旷达开朗的作风迥然不同。
王锦书不禁有些担心,这些年,金陵城的点点滴滴早就从二人的思维言谈中淡化,这种结果,并非二人刻意压制自己的回忆,而是几十年过去了,所爱的人相继辞世,人生的跌宕起伏,荣辱得失在亲人永辞的伤痛前都那么微不足道。
见师弟凝眉沉思,韦风用手轻轻敲了敲案几,“就让瑶池去京城帮唯明吧。她其实比贞儿更合适,如果云渡书院真能帮上忙。”
云渡书院年轻一辈最优秀的五大弟子:程唯明,王墨斋,齐天舒,简贞和吴瑶池。
他们是书院的第三代弟子,可直接给他们授业解惑的却是书院最受人敬仰的创始人韦风和王锦书。这便是为何五人虽年轻,却被众师兄弟尊为长。
云渡书院是一个奇特的书院,从它开院授徒不过短短二十几年,却声名远扬,前来求学之人络绎不绝。书院不仅传授儒家经世治国之道,也教导文学艺术,甚至药理种植,武功兵法。
书院的夫子师父既有韦王二人的弟子,亦有民间大儒文人学者。
至于韦王二人来自何方,师承何人竟无人知晓。
人们只记得当年韦王二人来至此处先是结庐于此,见此间颇多顽童终日无所事事,便邀请诸童前来听讲,不想几年后竟有人科举中第,于是一传十十传百,方圆几里无论百姓还是殷实之家皆来求学。
在之后这里变成了传说中的梧桐树,引来了无数名流雅士前来讲学,书院名声大振。
但显然程唯明的求援并非想依靠云渡书院的名气和势力,因为若论势力天下谁能与惠王府相较。
唯明看中的恰恰是云渡书院远离权势中心,事情特殊,他需要有人帮他暗中查访。
信里,他提到师妹简贞,他希望性格沉稳,观察敏锐,并且武艺高强的师妹能上京助他一臂之力。
奈何,他不知道,他最敬重的师祖决意不让简贞师妹进金陵,入王府。
王锦书这时也点点头道:“池儿虽不如贞儿遇事沉着淡定,但却是十分机敏。”
隔了一会儿,他又征询道“我现在就命人回信。”
韦风再次摆摆手,“不急这一刻。祭拜完毕,让贞儿和池儿都到我这来。”
“贞儿也来?”
“是的,墨斋的事不能再等,况且贞儿外祖父的祭日也快到了,我打算让她回去祭奠一下她外祖父,事后再探访一下墨斋的行踪。你虽从未提起,但我怎不知你日日担忧。梵音告诉我你每日都去鸽房查看,那自是去查看是否有墨斋的书信。”
王锦书默默无语。
王梵音是他的独子,而王墨斋乃是其独孙。当年对儿子真是胆大心宽,王梵音几年不归,他也觉得此乃正举,年轻人就是要放下羁绊行走世上,如今许是老了,孙子这几年杳无音讯,他每每想起总是万分担忧。
韦风站起身体,整理了一下衣衫,拍拍师弟:“走吧,时辰快到了,孩子们在等着我俩。”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