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网址:sk.x3qdu.com

好久,他才喘着粗气,把死去的敌人推开。想要站起来,刺鼻的血腥味冲击着他的嗅觉,让他跪在地上大呕起来,鼻涕眼泪一起流出来。

多尔衮在一旁讥笑,“真没用,杀个人都吓成这样子。啧啧!”

朱由校却连跟他斗口的力气都没有了,软绵绵的瘫在地上动弹不得。

几个时辰之后,晨光熹微,新的一天开始了,辛明的队伍吃完早餐,正在喂马整装,准备出发。

在院子里,辛明问李落梅,“那小子怎样了?”

李落梅微微一笑道:“好像吓着了,一直在发呆。”顿了顿又问,“只是你为何要逼迫他杀人呢?”

辛明微微一笑,“身为一国之君,连杀人都不敢,还提什么建功立业,这是对他的锻炼,也是考验。”

辛明转身走进屋中,只见朱由校正坐在炕沿上发呆,直到辛明走到他面前,才看到辛明,慢慢站起来,叫了一声老师,随后低下头道:“我今天表现不好,给老师丢脸了!”

辛明一笑,道:“把手伸出来。”

朱由校伸出手,指尖还在颤抖。辛明握紧他的手,道:“你表现很好,很英勇,我很满意。”

“真的!”朱由校惊喜的抬头,看辛明的眼睛。

辛明点点头,问道:“你知道为何要杀那个游击?”

“因为他想要杀我。”朱由校道。

辛明道:“因为他是敌人,他不但要杀你,还要杀你的亲人,还要杀所有爱你的人和你想保护的人。记住,杀人也是一种救赎。”

朱由校点点头,觉得心情好多了。第一次杀人,难免会有负面情绪,被老师这么一开导,他就不会在心里留下阴影了。随着辛明一路游历,他越来越崇拜辛明,这种人生的成长经历是可遇而不可求的,是深宫中那些之乎者也的老夫子教授不了的。

辛明的队伍向西北方向出发,奔驰了几个时辰之后,到了西北边陲重镇宣府。

宣府是明朝九边重镇之一,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又是通往内地的必经之路,所以历来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有人评价宣府,“南屏京师,后控沙漠,左扼居庸之险,右拥云中之固,诚边陲重地也!”

宣府所辖范围极广,以宣府镇为中心,左右沿长城各自蜿蜒数百里,边墩、冲口千余座,守卫的士兵接近十万,马匹亦有三四万。

宣府镇也是一座大城,是一座雄伟的关隘,依托山势而建,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十分险要,是长城的一个重要节点。

给守门的士兵验过通关的文书,辛明等人进入宣府镇,宣府在九边当中距离京师最近,防御任务最重,原以为里面是一片铁甲铿锵,刀枪如林的肃杀景象,岂料,一进城中好像进了一个大集市,商铺,小贩,脚夫,各行各业,熙熙攘攘,十分热闹。

辛明见状立刻皱起眉头,这么重要的关隘,怎么有这么多流动人员,混入奸细怎么办,要知道,在辽东,利用奸细攻破城池,曾是努尔哈赤惯用的手段。

这时候,一队士兵从城外回来,朱由校难以置信的看着这队士兵,他们穿著破烂,面有菜色,最夸张的是,他们并没有武器,而是背着一些农具。原来,宣府镇的卫所周围的田地,实际上已经成了各级军官的私田,而屯戍的士兵则变成了他们的佃农长工,给他们干活赚钱。

他们像地主一般剥削这些士兵,以至于各地卫所的士兵逃亡很多,有的卫所连一半的兵额都没有,这些空饷自然是落入长官的口袋,消弱的却是整个卫所的战斗力。

看这些士兵瘦弱疲惫,走路都摇摇晃晃,好像乞丐一般,很难想象,这些兵怎么上战场征战?朱由校不禁喃喃自语,“这可是九边的精兵啊!”

辛明苦笑,九边的兵又怎样?他刚去辽东之时,也见过辽东的九边兵,也没比这里的兵强多少。整个大明朝的卫所都已经腐烂不堪,内地的卫所只能更糟。

兵营前摆着木桶,这些兵过去吃饭,两个窝头,一碗野菜汤,无精打采的蹲在地上吃饭,吃完之后,他们还要去城外干活。这是朱由校第一次亲眼看到九边的士兵,不亲眼所见,实在无法想象大明朝的军队已经虚弱到这般模样。难怪,在北方的战争中,屡战屡败。

辛明等人走过兵营,到一条街巷之前,忽然从暗巷中出来几名男子,鬼鬼祟祟的招呼辛明。辛明带着朱由校跟他们走到街边,只见几名男子拿出布袋,里面装的都是武器,刀枪弓箭铠甲马鞍之类的都有,原来这些人都是卫所的士兵,想把武器卖给辛明。

辛明皱眉问道:“你们卖了武器,怎么回去跟长官交代?”

这几名士兵都叹气,说:“实不相瞒,他们也有妻子儿女,实在养活不了了,只能卖了兵器,然后当成路费逃到内地去。”

辛明问起来卫所的情况,士兵说,宣府镇的总兵叫吴自勉,是个贪婪残暴的家伙,吃兵饷,喝兵血,宣府镇卫所方圆千里,被他搞的民不聊生。几名士兵说起吴自勉都喃喃咒骂。

朱由校却记起来,不久前,正是这个吴自勉上书朝廷,说察哈尔部入侵边关,被他击退,杀了数千敌人云云。朝廷还特意给了奖赏,现在看来,就凭这些乞丐兵,能杀什么敌人,定然是谎报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