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大倒是非常赞同王良的想法,谁也想驻扎在有木墙的营寨里,总比荒草地四边不靠要安全许多,可柴大明确的表示,自己没有任何的工具。
搭设寨墙需要碗口粗的圆木,或许还要更粗一些,需要挖一条深沟,越深越好,最好是人站在沟里,只能看到头顶,将圆木的一头削尖,竖起来,一排排插在沟里,用土埋回填,夯实。
柴大没有伐木工具,根本不可能伐倒碗口粗的大树,更不要说将大树整理成圆木,并且将一头削尖。而且柴大也没有挖土的工具,无法挖出一条深沟来固定圆木。
在生产力低下的秦国,生产工具多金贵啊,世家大族才有的东西,大部分秦人都是刀耕火种,哪里有那个东西。
铜剑倒是有几把,却不是干这个活的,谁舍得用铜剑砍大树啊,树没有伐倒,估计铜剑就先报废了,还没有人赔,到时候,哭都没地方哭去。
这里可是轻骑兵,铜剑都是自己家带出来的,不是秦军的制式青铜剑,质量可不咋地,杂质多是一方面,铜锡的比例也严重失调,非常的脆,跟魏军混战时候,也是经常吃这个的亏,被砍断是常有的事。形状也是千奇百怪,你要说它是一根破铜片子磨了磨,也说的过去,远没有达到越王勾践剑切金断玉削铁如泥的地步。
再说了,绕着营地围一圈,那得需要多少圆木,需要多少工夫,就这么几个人,啥也别干了,就整一个寨墙,等战争结束了,寨墙也不一定能竖起来。
既然草地的四周都是水洼沼泽,天然的护城河,也就别耽误那个功夫,这个营地终归是不会守的,见到魏兵就要跑路,搭建的再好也是白搭,现在刚刚入秋,草色还是翠绿,内里有水分,不好烧,等草色枯黄,魏军只要放一把火,就可以让你怀疑人生,烤都能烤熟了,营寨什么的,瞬间化为灰烬。
至于瞭望塔箭塔什么的,也就不需要了。田常的营地就在小树林那边,按照惯例,白天总会留一什人藏在小树林里,看到魏军过来,自然会给这边报信,而且,草甸子里的草最多也就齐腰高,一个人只要站起来,就可以清楚的看到小河对面,瞭望塔完全是多此一举。至于箭塔,我们还有箭吗?建起来也只是方便魏军集火打击,没有一点用处。
帐篷更不要想了,秦军大营里面的正规军到是有,十个人一顶,或者是五十个人一顶,哪是国府统一定制的,也是长年的征战,没有钱更换,破破烂烂,跑风漏气,跟难民营差不了多少。
游骑兵都是临时征召的兵,帐篷是要自带的,像样的衣服都没得穿,哪有钱购买哪玩意儿,能有一块兽皮铺地上你就是土豪,如果再年轻点,打完仗就有人找你说媒攀亲家。
当然,搭建几个简单的窝棚还是可以的,砍一些树枝做支架龙骨,草甸子里面有的是齐腰高的藁草,拔一些盖在上面,随后在里面铺一层干草,就是简易的窝棚了,这方面,老秦人都是行家里手。
毕竟是伤兵营,要给伤兵搭设一个挡风遮雨的地方。
这就已经很不错了,你见田常的营地里有什么,也就几个破瓦罐,哪是吃饭的家伙,平时都是藏起来的,除此之外就是一片稍微平整过的草地,有些点过篝火的痕迹,其它的,清清白白,干干净净。
理想很丰满,现实很骨感。什么事情也不是一拍脑袋就可以干起来的,要尊重现实条件。
最终,营地里搭建起来的,也就是几排简陋的窝棚,只是在王良的一再要求下,搭得高了一点儿,整齐了一点儿。
王良就这样站在草甸子里,极目四望,空荡荡一片,心里面不失望,那都是假的。
还好,草甸子里有鱼。扒开草丛,便可以看到水洼里密密麻麻挤满了鱼,不要叉,用手便可以轻易的抓上来。
棒打狍子瓢舀鱼,野鸡飞到饭锅里,没有狍子,没有野鸡,只有鱼跟破瓦罐,却也给了王良少许的安慰。
毕竟,成功的迈出了一步,或许,以后会好点。
王良默默的拔出剑,将营地中唯一一颗树的树皮刮平,刻下几个隶体大字-草甸子伤兵营。
在王良的心里,既然是自己的营地,即使再破,也是要有名字的,还好,那个王良给了自己足够多的记忆,让自己随便起个名字就可以完完整整的写下这几个字。
老天爷,对自己,其实还是不错的。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