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姑娘,琴艺果真了得,刚才那段你的琴声,竟然让我这讲述人都差点潸然泪下啊。”吕先生抱拳称赞到慕容琴。
“吕先生客气,还是吕先生讲得好,我只是锦上添花而已。”慕容琴回礼说到。此时的慕容琴轻言细语,实难与魔头二字产生联系。
“下午场,要讲的跟你有所联系,提前给你打个招呼。”吕先生说。
“无妨,先生随意讲便是了,我这里无碍。”慕容琴诚恳的说到。
吕先生要讲什么自然有他的安排,昨天慕容琴一进来,吕先生便一眼认出来了她,当时他自己心里玩笑似的想,难不成她知道自己的讲书安排,特地而来?后来得知她要留在店中,既然是留在店中自然已经选择放下,当然正是因为留在店中,吕先生才要知会一声。
进陇时有一要塞,名为西口,西口要塞被称为王朝第二屏障,一旦陇西被破,整个大豫王朝放弃陇地大片领土,直接将所有防御兵力全部压在西口要塞。在相对和平的年代中,西口要塞也是重要的民用交通要塞。西口要塞不大,连说是一个城市都算不上,本来主要设计都是按照所有军事角度组建设,但是在要塞东边的大片土地,却有不少平民自己建起来房屋,虽说看起来都挺简陋,但是经过一百多年的和平发展,这里的商业发展还算十分全面。但是依然没有人在这里建设其正规和大规模的就建筑。
毕竟尽管大豫王朝属于中原王朝中目前为止最为强大繁荣的王朝,但是突厥国的发展也是十分繁荣,而且随着战国时代的落幕,中原的文化输出也特别厉害,突厥国,那些以游牧为主的各名族也逐渐开始往农耕商业和固定城市的方向发展。但是西面北面上的游牧民族所建立起的各种王国就没有一个不想南征东征的。所以大豫王朝的东北、西北两块无论表面上多繁荣,但是当地的平民也都做着随时有战事的准备。但是由于两地土壤的差异,东北那边的边关却多以大行城市为主;而西北便多以军事要塞为主。
在西口要塞东边的西口镇上有一个小小的饺子馆,这个饺子馆名自己就叫饺子馆,所经营的饭食就只有饺子一种。做饺子的师父只有两人,一个满头白发的老人,和一个约莫十四五岁的少年。
少年将和好的面从盆中拿出一块,然后再案板上滚云干面粉,双手握面从中间向外那么一拉,便拉出一个拇指粗细的均匀地长面条,然后顺势将面条置于案板,右手拎刀,手起刀落,眨眼间,面条就被切成了均匀地小段。随后的动作就好像杂耍般,左手将面段在面粉中拌匀,然后用力一按按成饼状,直接滑到右手边,右手但是持擀面杖,边擀右手小指边快速的转动面片从而使得整个面片北擀得均匀,随后就将饺子皮滑给老头。老头接住饺子皮,馅儿往里一放,单手一捏,然后直接扔进锅中。
不忙的时候看不到这景象,但是忙时就会看到如此杂耍般的包饺子下饺子。经常有从晋地而来的客商,看到这样的场景都会说:“这下饺子竟然跟我们那的刀削面一样。”
这个饺子馆的门口挂着一个牌子,上面会写上一串数字,一开始过往的人都很好奇,这块牌子上的数字是什么意思,有认为是已经有多人来吃过了,也有人说是今天一种包了多少饺子,但是有人问老板时,老板也不回答。有人说最一开始这个饺子馆开张时,上面好像是百万级别的数字,后来又有一些往来并在此用餐的人注意到这个数字是减少的。知道今年年初数字进入了十万时,有人问老板时,老板才回答:“再包十万个饺子就关门不干了。”有人算了算,饺子不大,一人四十个,十万个也得将近三千人来吃才行,哪怕这边是交通要塞,但是这一两年,尤其是今年突厥国大量的再西北屯兵,这大战随时都有可能开打,这生意后要是想做到十万个怎么着也得个一年。
眼瞅着又要到中午了,两人也提前报了不少饺子了,老头问少年:“还有多少?”
少年回到:“师父,不算刚才包的饺子,还有两万一千三百四十一个。”
“快了,快完了。我在这二十多年了,终于快完了。”老头感叹道。
“给水晶饺腾出五千数量。”老头说到。
“好的师父。有什么新标准么?”徒弟问到。
“老规矩,薄如蝉翼。”老头说。
“师父等够数了,咱们去哪?”少年问。
“我带你去见个人,把二十年前的约定给处理了。”老头问。
“噢!”少年只是哦了一句,并未有再多问,师傅想说自然会详细说的。
“师父今天上人有点晚啊。”少年看了看窗外说到。
“正常,不能天天都吃咱们的饺子,一会会有人的。”老头说。
“师父我听说陇西都下雪了,咱们这还只是干冷冷的。”少年看了看天说到,今天的天阴阴的,跟人一种沉闷的感觉。仿佛天上的云彩肚中憋着什么。少年特别想要下雪,每年的下的第一场雪少年都会给师父说我跟您多少多少年了。
十年前在西口镇的饺子馆外,一个四五岁的男孩,就站在厨房外,看着厨房的窗户里冒出的热气,那天下着很大的雪。也是西口镇的第一场雪。那时的老头还是中年,他从厨房里看到了那个穿着并不像乞丐的四五岁的孩子,看到他直勾勾的看着屋里冒出的热气。他停下自己手中的活儿,走出店外。
“饿了?”他问。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