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心里悬着的大石总算落地了。
孙策再众人离开之前,先打发宋谦去安排,召集麾下的一千骑兵,还有亲随三百余人第一波开饭,之后严阵以待,随时等待出发的命令。
宋谦一愣,不知道,孙策为何忽然要出发,更不知道,孙策要去哪。
但是不好再问,宋谦允诺,匆匆而去。
孙策又吩咐韩聪负责督促民夫修城池,搬运滚木雷石,熬制金汁,修整弩床,然而这一系列忙碌下来,需要大批的民夫,眼下这一千人根本不够。
孙策允诺韩聪用一些非常手段,必须在明天天亮之前,再凑集至少五千人,快速休整城防,不得有误。
韩聪脾气暴躁,有时候随着性子来,会用一些酷刑,但是眼下大战在即,这些东西,孙策已经顾不上了,孙策只想看到结果。
最后,孙策吩咐黄炳立刻回去整理榜文,昭告全城,荆州兵入城,必会生灵涂炭,战争在即,妇女儿童还有老人应该在家,不要乱走,男人只要年满十五岁以上,三十岁以下,必须充军,加入城防。
三十岁以上,四十岁以下的,充当民夫,修城池,运物资,已十日为限,十日后,民夫可解散,并且领取一定的补偿。
黄炳临行前,孙策又叮嘱黄炳,收拾行装,准备出征。
黄炳一头雾水,但仍旧造作。
郭嘉神色复杂的望着孙策半响,最后还是默默带着丁奉离开,向伙房的方向走去。
而孙策此时,没有了战前的紧张,反而有一种战后胜利的愉悦感,虽然战争还没有打响,可是郭嘉短短几句话,却一下子拨通了孙策的思路。
鬼手谋士,果然不是浪得虚名。
孙策以为郭嘉还没有从军的经历,如何布防,如何死守,如何挫败敌军,如何鼓舞士气抵御外侵,这些都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
然而,郭嘉虽然明面上没有说,但是他在无形的抗议。
抗议孙策小觑了他。
更抗议孙策给了他中军司马的职务,却没有给他应有的事情做。
想一想郭嘉再商讨军务时被冷落的样子,脸色发黑,坐在一旁一言不发,好像一个影子一般存在,孙策就忍不住想笑。
走着走着,远远的,可以看到北城楼的踏道,孙策一个人快步向城楼上走去。
大概半个时辰以后,黄炳急匆匆赶来了城楼,孙策手扒着墙垛,正在想北方眺望。
按造推算,孙贲的队伍,应该快到了。
可迟迟看不到孙贲的军旗,也不知道,孙贲在磨蹭什么。
黄炳拿来了一本册子,是襄城府库的账簿,孙策看到第一页的几个字,突然兴奋的接过册子,简单的翻看几页。
下一秒,孙策又颓然的叹了口气。
襄城府库空虚,屯粮只有六七百石,城中粮食应付这一战倒还够用,可是如果孙策打完这一战,真的接手这座城的话,这点东西我,安全满足不了孙策的需求。
府库兵甲有数百套,都是之前讨董的时候,因为运输被断,临时存放在襄城的。
兵器之类的储存,想都别想。
不过从古至今,河南的矿产资源便很丰富,虽然汉剑和汉刀都很锋利,可打造成本都很高,军队普遍使用率只在精锐部队身上,孙策想要打造一支更强大的军队,就必须在武器铠甲上做文章。
这小小的襄城,兴许就是人生第一个跳台。
不过,万事皆有因果,首先,就需要得到大家世族的支持,要有足够的资金和人力才能运转,这一战,孙策得罪了不少豪门,用韩聪来使用强硬手段募集青壮。
那么回头,该如何平息大家世族,也是个棘手的问题。
还有陈政,这个可恶的家伙,居然是许县陈家的人,孙策不好得罪陈家,只得把他关起来。
陈纪是九江太守,是袁术手底下的大将,他的侄子,如果死在襄城,也不好交代,这两个人反倒成了祖宗,孙策架空了他们的权利,把他们软禁,也算是优待他们了吧?
孙策心里是这么想的。
册子被孙策还给黄炳,有些不耐烦的摇摇头:“不看了,这些东西,等战后再好好梳理吧。”
黄炳应一声,准备走了。
孙策又叫住黄炳:“把郭嘉找来吧,我想和他说说话。”
天色彻底黑下来的时候,城中便有一阵阵哀嚎和抱怨声响起了,不管是平民,还是大家世族,即便你有头有脸,也需要听从号令。
大家族,年轻的奴仆必须充军至少五名,剩下的,也需要去修建城墙,运输滚木雷石。
这就使得大家世族里,很多仆人互相推嚷,去修城可以,参军,没有人愿意去。
上了战场,那是要死人的。
平民家里,先前讨董联盟,很多青壮已经被抓去充军,或者充当劳役,家里已经没有多少青壮了。
然而韩聪一番折腾,又拿着县里户曹的名册去挨家搜捕,搞的民怨沸腾。
这些声音传到城楼上,孙策充耳不闻。
非常时期,当用非常手段,孙策始终如此告诫自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