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想不到的是,同学们纷纷表示没有听过,还问是不是哪个明星出的新专辑。这让徐宁很是疑惑,信乐团的这首歌固然不如《死了都要爱》和《离歌》的传唱度,但也不至于非常冷门吧。
难道自己一不留神,抄歌了,把人家还没发行的歌给唱了?徐宁心里直犯嘀咕。真要是这样,那可是大大的不妙。
重生以来,哪怕是还不知道家里有很多钱的时候,徐宁也从来没有打过抄袭前世那些大火的文艺作品的主意,不管是歌曲还是小说。在这点上,他有自知之明。且不说记得清歌词作不来曲,就算是情节记得清清楚楚的小说,经由自己的手写出来,必然也不会有那种味道在里面了。
更何况,他要赚钱的话,路子多的是。比方说凭借自己对股市的记忆,提前一两个月把大学学费拿到手,光凭炒股,就可以拿到一笔可观的启动资金了。
没钱的时候尚且不会考虑抄歌,何况现在有钱了。徐宁觉得,自己如果真的抄了还未发行的歌,恐怕是要惹出麻烦的。这可不是他以前看到的小说里面那样,一句轻飘飘的“我从一个流浪歌手/白胡子老头”那里听来的就可以带过的事儿。
虽然情知自己可以找理由,同学们也未必会记得今天的事,但徐宁并不想冒风险。只是正当他绞尽脑汁想要编造一个解释出来的时候,车厢内某处传来了对他来说不啻于天籁的声音:“我想起来了,这是信乐团04年的歌,名字叫做《假如》,我这边有碟片,你们要听么?”
答出来的不是任何一个同学,而是大巴车的司机师傅,同学们都惊呆了。
原来是早就发行的歌曲,这样的话,徐宁总算是放心了。
在大家的强烈要求下,司机开始用车载音响播放起《假如》。这车并非什么豪华大巴,音质也非常一般,但是大家都听得非常专注,全然忘却了还没完成的歌词接龙。
莎士比亚说,一千个人心中,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再比如中国的古典名著《西游记》,有人看见反叛,有人看见强权,有人看见妖魔鬼怪,有人看见诸天神佛。
以上事例充分证明,着眼点不同,经历不同,立场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可能会作出大相径庭的判断。
歌曲同样如此,《假如》这首歌,或者其他诸如此类歌曲,当听到的时候,悲伤者可能更悲伤,懊悔者或许更懊悔。
但在徐宁的这些同学听来,却绝没有这样的体验。他们现在正处在意气风发的阶段,虽然高考成绩没有出来,但是核对了答案之后,所有人都发现自己考得不错,发挥出了自己的水平。要知道,他们的过去三年,甚至是十二年,最终的目的就是为了高考。当这个关卡被他们圆满通过以后,年轻人们有什么理由回去后悔,去懊恼呢?
别人听到这样的歌曲,想到的往往是倘若当初自己怎样做,会有更好的结果,而在这些同学看来,自己已经竭尽所能,把所能做的都做到了最好,因此只有深深的庆幸,庆幸自己这么多年坚持下来从未放弃,庆幸有人一直在默默地陪伴和支持着自己。
当歌曲的旋律又一次响起的时候,已经有许多同学开始跟着轻声哼唱,渐渐汇成了大合唱。
正是日出之阳,青春本该如此洋溢啊!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