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日过去。
大清晨的。
贾玝就是先赶到荣庆堂门口,要拜别贾母这个老封君。
对着站在门口才十二岁的金鸳鸯,贾玝拱手躬身道:“鸳鸯姐姐,还请转达老祖宗,玝来辞行的。”
快速打量一下干净利索的贾玝,金鸳鸯颔首客气道:“五爷稍后。”
很快的,鸳鸯就从里屋内走出,对着贾玝道:“五爷,老太太说了:你放心去就是了,不要管这些繁文缛节了,你的心意已经传达了。
你以后在国子监里好生学习,不要想府里了,等到合适的时候,让二老爷帮你外放谋个官。”
躬身身子,贾玝道:“多谢老祖宗好意,愿老祖宗福泰安康,长命百岁。”
“鸳鸯姐姐,再会。”又是对鸳鸯点了点头,贾玝就是转身离开。
…………
半个多时辰后。
贾玝从王熙凤特意吩咐人开的角门走出,面带些淡意,看不出喜怒哀乐。
“五爷。”在角门外侯着的张金牛,牵着马车恭声问候道。
踩着张金牛赶忙放着的圆木凳,上了马车的贾玝拨开黑布帘,头从马车内的小窗探出些,道:“走吧,去国子监。”
张金牛粗声道:“得。”
一跃上马车,张金牛就是开始驱赶马车起来。
坐在马车里,贾玝打开马车内两个一尺长短左右的箱子。
左边的箱子多是些日需用品。
右边的箱子则塞满了书籍。
拿起一本有过注释的《大周律法》,贾玝就是研读起来。
科举虽然基于四书五经。
但国子监里能学习的不止是四书五经。
国子监内设有礼、乐、律、射、御、书、数等科,可以说是比较全面的了。
当然,国子监里重点还是学四书五经。
毕竟大周朝科举只有进士科。
进士科,考的就是经义文章。
…………
辰时。
在一条长街前停下马车。
张金牛回头道:“五爷,国子监到了。”
闻言,贾玝走下马车。
入目的是一条长街,这条街路上比其他地方,明显多了不少高谈阔论的儒衫纶巾的读书人。
长街尽头则是一座大门。
门上刻着的国子监三个极为显眼的大字。
眼神指向国子监正门,张金牛粗声道:“五爷,这就是国子监街,里面是国子监的正门。”
“嗯,拿着行李,随我来吧。”贾玝点了点头。
在张金牛背起两个木箱后。
贾玝走入了长街,张金牛紧跟着。
看到这么个孩子,国子监街上的青衫儒士们禁不住侧目起来。
到了国子监正门的时候,两个健壮的卫士挡在了贾玝面前。
不卑不亢,贾玝从怀中取出了一封文书。
面带诧异,左边的男卫接过文书,仔仔细细看了好几遍,这才放心确认国子监入学文书是真的。
对着右边那个卫士点了点头,两人很快让出一条道路。
见到贾玝这个名不经传的孩童顺利进入国子监,留意贾玝的四周青衫儒士们纷纷露出瞠目结舌的表情来。
这么小?
王侯贵胄?
“我去看看这是哪家的。”八卦之心下,一个略微白瘦,七尺左右的青衫儒士对着同伴说完,就跑进了国子监里。
门卫们也没有拦,显然是混了眼熟的。
此时。
贾玝走在国子监里的一条两侧是槐荫的夹道上。
国子监很大,比荣国府大多了。
国子监整体建筑自然是坐北朝南。
中轴线上分布着集贤门(大门)、太学门(二门)等等。
贾玝刚才通过的正门,就是集贤门。
国子监的主体是在太学门内。
当贾玝进入太学门的时候。
此时一个早已守在太学门的外罩灰袍,内着蓝衫的老者,目光顿时一亮。
小跑过来,对着驻足打量自己的贾玝,老者眼神带喜色,面露和色问道:“敢问小相公,可是荣国贾府的?”
对着面前气质不庸的老者,贾玝抱拳作揖道:“未取功名,相公不敢当,至于本人乃是荣国公府的贾玝。”
见果然是贾玝,老者先道:“既如此,老朽就唤你为贾公子吧。”
随后老者又禀明来意道:“贾公子,老朽是赵祭酒的书童,姓周,特意在这里等候公子的。公子若是方便,可否能和老朽走一趟。”
面露惊色,贾玝很快收敛起来,平声礼貌道:“老人家言重了,既是祭酒唤,玝自当前去,还请老人家引路。”
面色温和,灰袍周姓老者侧身示手道:“贾公子,请跟我来。”
“不敢,还请老人家先。”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